记者5日从民政部获悉,民政部、全国老龄办、中国老龄协会等14部门近日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老年阅读工作的指导意见》。(据11月5日《新华网》)
“活到老,学到老”,阅读对于老年人享受晚年生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目前全社会对老年人阅读需求的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适合老年人阅读的平台和刊物相对较少,政府的相应配套设施也有待加强。因此,亟需补齐老年人在阅读方面的短板,增进老年人福祉,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银发力量”。
老年学习是满足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一方面,老年教育体系是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老有所“读”是建设学习型大国、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另一方面,老有所“读”鼓励老年人将学习作为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让老年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拓宽视野、丰富内心世界,缓解老年生活的烦恼,提升晚年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和谐。
实现老有所“读”离不开数字赋能的技术支持。针对老年人的阅读特点,各类数字阅读平台、相关互联网网站、移动互联网应用等应做好适老化改造,开发出专门为老年人阅读服务的平台和应用。对于出版发行的图书和报刊,应配备“有声、大字、电子”等无障碍格式版本。此外,新闻出版部门也应加大对老年读物的支持力度,鼓励出版单位根据老年人的需求,分层次、分类别地优化出版结构,多策划一些优秀的老年读物选题,设置老年专题出版等,以扩大老年读物的供给。
在推进老有所“读”的过程中,政府部门应发挥主导作用。各级党委政府需要不断完善老年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将老有所“读”纳入当地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确保老年教育在资金投入和资源配置上得到应有的保障。同时,可以鼓励养老机构等开办老年学校,提供老有所“读”的服务场所,拓展老年教育的工作格局,充分利用多元主体助力老有所“读”,优化老年阅读环境。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面对老年人日益增长和升级的阅读需求,唯有及时补齐一块块“短板”,才能有效化解老年阅读的“甜蜜烦恼”,让老年生活更加有滋有味。(浩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