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画:李玥昕
随着科技创新的不断发展,AI技术,人工智能不断取得新成果并逐步应用到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便利。然而在科技发展突飞猛进的时候,也有人产生了焦虑,担心我们会不会被人工智能所毁灭或者取代?
乍一听这似乎是一个“杞人忧天”的笑话,然而现实生活中有这种焦虑的人并不少,甚至科学家霍金也曾留下“人工智能将会取代人类”的预言。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面对人工智能发展带来的影响呢?
在历史上,在实际生活中,这种对先进技术或机器的恐惧一直就存在。在十九世纪初,英国因为织布机的应用,而引发的叛乱。究其原因,就是那些技术熟练的纺织工人害怕被机器取代,失去工作岗位,而引发的。他们的处理方式就是砸烂、摧毁机器,恢复原来的手工作坊模式。现在看来这种做法是非常幼稚和可笑的,在当时技术条件和社会形势下,人们对先进科技的接受和认知有很大局限性,一旦平稳的生产、生活方式被打乱,自然会产生恐惧和恐慌。但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这种认为人类工作会消失的说法是错误的。因为当一个传统的生产方式被改变后,总会有新的工作出现,技术进步实际上是对原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的完善和补充,用另一种效率更高、布局更合理的方式出现,而不是完全取代。所以说,没有工作者被取代,只是某些工作类型会消失罢了。
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自动化发展进入白热化阶段,所有人都担心自动化,担心工作将完全消失。然而随着自动化深入,大大解放了生产力,人们的工作并没有消失,反而是获得了更轻松的工作岗位。自动化解放了人们的双手,机器代替了大量繁琐、沉重的体力劳动,也产生和提供了更多的工作岗位。即使在机械化、人工智能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也不会出现大量的人工失业,只不过是换了一种方式,继续工作。同时,由于技术进步,生产力解放,商品和服务的成本下降,人们生活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也会产生新的服务需求,创造新的就业机会。譬如,自动售票机和网上购票方式出现,减少了人工售票的工作量,而铁路工作人员却并没减少。实际上是人工售票的机械工作任务量减少了,工作效率更高了,可以增开更多的列车,提供更多、更周到的服务,衍生更多的服务产品。
但某一种工作一定长期存在吗?也未必,譬如自动驾驶技术的出现就会对司机岗位产生冲击,未来出租车司机退出市场也可能就是一种趋势,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工作是否消失取决于劳动力市场的供应。机械式工作被人工智能取代,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种方式,在变革过程中,肯定会对传统的工作方式和岗位产生影响,这也是不争的现实。但我们不用焦虑的是,新的生产方式同样也会产生新的工作岗位,譬如,机械修理、故障检查处理、系统维护等等,增加的工作中,许多需要面对不可预见的突发事件,偶发事件等,这些工作需要人类的直觉、常识或精准判断,都是机械无法比拟和替代的。
因此,我们要学会正确面对智能工业机器人技术的高速发展,积极应对技术进步带来的困扰,技术进步不会停止,我们在享受技术革新带来便利的同时,更应该注重保护工作者,保护传统工作岗位上的工作者,提供再培训、再教育、再就业的工作机会。同时,我们每个工作者也应该积极加强学习和实践,提升自身能力,适应不同岗位的需求。
在历史的长河中,人类的历史只是短短的一小段,但越是了解世界的从无到有,历史的恢弘进程,就越能感觉到人类的渺小。从历史中总结,在现实中实践,到未来中开拓,人类才会进步更快,社会发展层次才会更高。
面对新挑战,新趋势,焦虑是没有用的,我们只有做好充足准备,不断提升自身能力,才能在享受智能工业机器人技术高速发展带来的便利同时,立于不败之地。(赵志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