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乃第一生产力。步伐稳健、定位精准、动作流畅,智能机器人迅速完成汽车流水线上的质检、搬运、分拣等任务……如今,在生产车间,智能机器人已成为自动生产线上的“常客”。
作为人工智能技术与机器人技术深度融合的产物,智能机器人不受场景、地域限制,拥有智能“大脑”,能够自主思考。可以说,智能机器人集成了人工智能、高端制造、新材料等先进技术,代表着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方向,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新动力。智能机器人的广泛应用,不仅解放了生产力,将“人工”解放出来,还以高效、便捷、规范、科技的时代创造,为人们追求美好幸福生活提振了信心。
当然,事物皆有两面性,应辩证看待。在智能技术、数字技术、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智能机器人的运用日益成熟和完善,广泛应用于流水车间、自动生产线乃至快递分拣等各行各业。这直观带来了民生就业的新压力与新挑战。诚然,智能机器人的普及与推广,将“人工”替换出来,可能会导致生产一线用工量的缩减,对一线生产工人的就业造成冲击。但作为新生事物、新型领域,智能机器人代表着生产力与科技发展的前沿,新趋势亦孕育着新机遇。我们应看到,智能机器人作为新业态,正催生着就业的新风口与新空间。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新质生产力的源头在于科技创新,落脚点在于产业升级,而关键因素则在于人才支撑。智能机器人的发展,不仅需要“高精尖缺”的科技人才,更需要一大批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大国工匠、能工巧匠。就人形机器人而言,其制造并非易事,需集合多学科领域的高端科技,包括人工智能、算法、芯片、软件、伺服电机等,目前产业短板仍不少。换言之,智能机器人本身便拓展了就业空间与择业场景,催生了诸如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系统运行员、人工智能训练师等新兴职业。
智能机器人服务于“人”,亦成就“人”。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道路上,新的就业形态层出不穷。以直播为例,短视频直播生态链孕育了174个新职业,创造了“互联网营销师”“互联网招聘师”等就业机会。在智能机器人领域,今年人社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布了13个新型职业,其中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和运维员未来5年的需求均将达到125万左右。由此可见,智能信息技术不仅提升了生活品质、优化了生产方式,还顺应了时代潮流、紧扣了发展频率。这既是一次科学技术集成化、内涵式的变革,也对人才的综合素质与专业技能提出了更高要求,更为人的全方位、综合性发展带来了契机。
新职业点燃了就业的新引擎,呼唤着高素质专业性人才。智能机器人产业的迅猛发展是大势所趋。随着适应场景和岗位需求的增加,相关职业链条将更加专业、精细、延展,同时涌动新需求、解锁新模式。这将反过来助力各行各业更好地拥抱人工智能,构建推动社会生产力系统集成、整体跃升的良好格局。因此,智能机器人虽然代替了简单重复的人工劳动,但却带来了新的职业机遇,规范了新型人才的标准门槛,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人才支撑。(段官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