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受高温、洪涝等极端天气影响,“菜篮子”的价格波动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为此,各地纷纷采取多项措施,力保“菜篮子”供应充足、价格稳定。其中,不断涌现的“蔬菜专线”成为了一项暖心的民生举措。(9月19日 湖北日报)
农产品,一头连着农民的生计,一头系着百姓的民生。“蔬菜专线”的开通,不仅让菜农笑了,也让市民乐了。如今,菜农进城卖菜变得更加省时省力,成本降低;而城区市民也能轻松购买到新鲜蔬菜,餐桌因此更加丰富。
助农惠农,需要更多这样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务实行动。越是新鲜的蔬菜,越能赢得消费者的喜爱,但其价格往往也相对较高。许多农村群众为了确保蔬菜的新鲜,常常在天未亮时就起床采摘、清洗,然后一大早赶往市场,将鲜嫩的蔬菜卖给城市居民,其辛苦不言而喻。“蔬菜专线”的设立,有效解决了蔬菜从田间地头到市场之间的运输难题,实现了菜农与消费者的直接对接,既鼓起了菜农的钱袋子,也让城市居民能够便捷地购买到心仪的新鲜蔬菜,丰富了他们的“菜篮子”。
实际上,近年来,不少城市地区都相继开通了类似的运输专线,为农民进城销售农产品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比如,重庆轨道交通4号线被亲切地称为“背篓专线”,为农民打开了蔬菜瓜果的广阔销路;浙江温州开通了“助农扶农专线”,通过改装公交内部结构,让菜农与乘客和谐共处;安徽六安设立的“菜农专线”,则实现了“菜园子”与“菜篮子”之间的无缝对接;浙江诸暨的“共富公交”线路,更是从绿水青山驶向了金山银山……
“蔬菜专线”的另一重要意义在于,它是公共服务创新的一个生动实践。面对类似的民生问题,如何以创新的方式加以解决,是每个城市管理者都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蔬菜专线”的推出,展现了城市服务者的智慧与担当,它通过精准的服务定位,将公共交通资源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起来,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巧妙地解决了菜农的出行难题。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对于群众而言,交通的便捷性、路灯的明亮程度、道路的平整状况以及卖菜的便利性等,都是他们日常生活中最为关心的事情。这些看似琐碎的小事,对百姓而言却是实实在在的大事,有的甚至还是急事、难事。只有真正思群众之所想、忧群众之所虑、急群众之所求,确保每件事情都有落实、有回应,才能让群众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最终,这样的努力也必将赢得百姓最温暖、最真挚的回应。(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