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评论> 正文

共享经济助力养老食堂可持续发展

2024-09-11 15:26 千龙网

近日,北京市海淀区花园路街道小关社区将易亨环星科创园内的食堂打造为“共享食堂”,为周边居民提供就餐服务。“共享食堂”里,无论是忙碌的上班族还是老年人,都能享受属于自己的美好“食”光,得到了居民的交口称赞。

共享经济作为一种新兴的经济模式,正在不断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商业模式。共享经济可以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分散、闲置资源的高效利用和价值最大化,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同时,以市场化方式提供社会服务,满足多样化的社会需求。从通过12306车票候补、手机软件连接司机和乘客,实现出行共享,到通过在线平台共享自己的知识技能,提供教育培训等服务,共享经济已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不断扩大,有了更广阔的发展前景,为市民带来了更加便捷、经济的生活方式和服务新体验。

一日三餐,四季烟火,小饭碗里装起大民生。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家庭少子化、空巢化趋势明显,高龄、失能、独居、留守等老年人数量持续增长。据抽样调查,22.1%的老年人有助餐服务需求,老年助餐服务已成为最迫切的居家养老服务需求之一。海淀区推出的“共享食堂”不仅是一项便民的服务举措,更是街道、社区、企业等多方深度合作的体现,为养老食堂可持续发展探索出一条创新路径。

“共享食堂”实现资源共享。共享经济鼓励利用闲置资源,养老食堂可以依托社区、学校、企业等现有设施,通过合作共享的方式,减少新建场地的成本。同时,养老食堂可以联合多家机构进行批量采购食材,形成规模效应,共享供应链,实现资源优化配置,降低采购成本。

“共享食堂”提升服务质量。通过收集老年人的意见和建议,养老食堂可以根据居民的饮食需求和口味偏好,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菜品,确保营养均衡。同时可以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满足老年人特殊需求。

“共享食堂”体现可持续发展机制。通过养老食堂共享模式,让养老食堂在适老的同时,辐射周边上班族,外卖快递小哥、保安等户外工作者以及家长孩子等需要就餐的群体,从“老龄”到“全龄”覆盖让养老食堂发展更持久,有利于形成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以“小切口”撬动“大民生”,在共享经济的推动下,养老食堂不仅成为了社区互动的重要场所,还将逐渐成为基层治理的重要阵地。通过政策宣讲、矛盾调解、民意收集等活动,利用“共享食堂”为老年人融入、参与社会活动搭建平台,促进社区治理的精细化和民主化,进一步增强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李明明)

责任编辑:蔡健雅(QZ0020)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