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越来越多小城走进年轻人视野,凭借烧烤风味火出圈的山东淄博、具有“朝鲜族风貌”景致的吉林延吉、吸引众多文艺青年的河北秦皇岛昌黎、一碗麻辣烫火遍全国的甘肃天水……小城旅游正逐渐成为文旅新趋势。《 中国青年报》(6月14日)
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一些小城凭借自身特色和优势“因网而红”,但是有部分小城却在“网红”之后,面对大量涌入的游客,出现城市“软硬实力”都跟不上的窘况。交通、住宿、餐饮等设施不足,城市服务管理水平差等,导致游客体验感丧失殆尽,网络流量随之减弱,这些城市也慢慢地淡出了公众的视野。
小城“网红”可以靠一些“招式”,但要实现“长红”必须得有“内功”。一座城市无论凭借什么成为“网红”,最终的热度都需要通过服务的温度来保障,面对“网红”带来的“泼天富贵”,只有苦修“内功”才能接得住、接的久。小城成为“网红”只是这座城市的一个发展契机,而不是其旅游行业发展的终点,需要当地党委政府协同文旅部门建立健全一系列配套设施予以供给,突如其来的客流可能会造成的交通堵塞、垃圾增多、噪音扰民等问题,更需要提前做好预案以便应对。总之,小城在面对“网红”带来的经济效益时,必须要具备危局意识和大局意识,只有未雨绸缪,才能避免经济效益“昙花一现”。
值得注意的是,小城发展的“网红”旅游产业,决不仅仅是文旅局的工作,而是涉及到城市治理方方面面。一方面,大量游客的到来,首先考验的是城市整体治理的综合水平,从街道建设到无障碍设施配置,从停车规划到交通疏解,甚至从厕所设置到卫生维护,都需要站在游客的角度提前规划好。游客的体验好了,“网红”经济才能持续。另一方面,还要进一步挖掘城市的文化内核,尽快实现文旅融合,充分提升城市风貌和市民群众的精神面貌,才能让小城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吸引和留住游客的文化“软实力”。
小城“网红”出圈的背后,实质上是城市文化底蕴和服务保障的比拼。要实现“网红”小城的稳稳“长红”,当地相关部门需要把眼光放长,把“内功”练足,必须抓住时机引进人才,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不断提升竞争实力,才能让“网红”变“长红”,给当地群众带来触手可及的福祉。(李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