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评论> 正文

香山评论|“救人迟课”是一堂“生命至上”实践课

2024-06-17 15:01 千龙网

在救人和上课面前,到底怎么选择?近日,南方医科大学的俞莉老师为我们上了一堂“生命至上”实践课,其因紧急救治一名疑似脑出血的患儿,导致上课迟到29分钟,结果学校根据相关教学管理规定,对其进行了处罚,包括扣除当月奖金、全校通报批评及取消年度考核评优评先资格。此事一经发酵,立马引发网络讨论。

救死扶伤、仁心仁术是医生的信念与宗旨、价值与追求。俞莉老师“救人迟课”本身就在践行“生命至上、人民至上”职业操守与道德理念,不失为广大医生作出了行为示范;作为一名老师,更是言传身教、垂先表率,把教书育人、救死扶伤的理念融入到个人工作实际,是一次“教科书”式立德树人的教学案例。所以说,公众之所以反对和谴责对俞莉老师作出的处罚,正因其行闪烁出来的道德理念与精神品质令人敬佩。

问题的关键正在于“恪守规矩”与“道德价值”之间如何平衡?规矩不应该成为道德主张的“绊脚石”,道德与规矩也从来不是“水火不容”的,毋庸置疑,如何建立健全的教学管理机制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比如,完善教学申辩与惩处驳回机制,让那些真正践行价值理念与追求精神要义的人不受委屈,完善清单、规范程序、严格把关,既不给别人钻空子也不让善行者心酸。总之,规矩的漏洞,还得靠制度来填充。不该让“生命至上”在规则面前折腰,更不能偏离真正的真善美而屈服于“僵硬的约束”,否则传道授业解惑的意义在哪里?按点上班打卡教学就会沦为形式主义。

我们不应该为了一个形式上的规则,去伤害一个实践中的追光者。为学之道,贵在践履。立德树人、言传身教是作为教师的神圣使命,救死扶伤、匡扶危难是作为医生的职责担当。可以说,“救人迟课”把两个身份的精神含义以实践行动的方式呈现出来,这是一次教学示范,也是一次规则让步生命的正确抉择。更何况,所学为何,不正是为了利用专业所长为国为民、造福社会。故此,俞莉老师不留余地埋头在工作“战场”,把生命至上的价值理念刻进了职业轨迹,为从医从教的精神信念践行立下一个标杆。(段官敬)

责任编辑:耿娟(QL0009)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