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北京上的大学,其间参与无偿献血9次,累计3200ml。回老家工作后,家人生病住院需要用血时,被告知外省献血证在本地不能减免用血费用。” 近日,河北的小寒(化名)向记者讲述了他曾遇到的情况。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现实中有的无偿献血者面临用血费用无法跨省报销、异地献血证不互认等问题。(5月19日《工人日报》)
随着我国流动人口规模日益扩大,献血与用血“跨省”的现象,也变得越来越多,而现行制度安排中,献血与用血基本是以省为单位的“内循环”,献血证在“跨省”后犹如“废纸一张”,从而导致献血者及其家属,在“跨省”用血、报销用血费,以及申领相关表彰等,频吃“闭门羹”。
献血证之所以出现“跨省”堵点,原因在于,目前,献血数据存在“断点”,各省间没有联网,更没有实现互联互通;各省间报销标准,基本是“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无形中增加了“跨省用血”报销、减免的障碍;献血与用血信息共享和异地用血协调机制的缺失,形成了各省割据的态势;此外,临床用血与供血常处于紧张的平衡状态,时常还出现季节性“血荒”。
事实上,国家层面在打通异地用血阻隔方面,已开始制度性探索。早在2019年9月,国家卫健委就曾下发通知,要求跨地区无偿献血者临床用血费用直接减免,并建立全省统一的用血减免平台。2024年1月,国家卫健委等六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做好无偿献血者激励奖励工作的通知》提到,继续推进无偿献血者及亲属出院时直接减免用血费用工作。目前,28个省份已实现无偿献血者及其亲属在省内医院用血费用直接减免。
值得关注的是,在打通“跨省用血”“断头路”方面,北京、上海、江苏等地走在前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北京无偿献血的献血者及其配偶、直系亲属,可跨省减免规定的临床用血费用,只要在“首都献血”微信公众号按要求上传相关报销凭证,即可实现自助报销。沪苏实现跨省献血应急联动,异地用血报销也开始试点探索。
当然,要进一步疏通“堵点”,防止“异地用血”被拒的屡屡上演,让“跨省用血”之路变得更通畅。首先,要架构起良好的制度机制。打破献血者用血的地域限制,尽快建立起全国献血与用血信息共享平台,实现献血者信息、血液库存信息、用血需求信息等关健数据,互联互通;其次,建立异地用血协调调度机制。强化跨省间医疗机制血站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减少患者“跨省用血”等待时间,提高救治效率,从而使“跨省用血”,畅通无阻。
总而言之,让无偿献血者及其亲属的用血权益,真正实现“全国通用”,需要打破“利益藩篱”和观念壁垒,如此,才能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良性循环。人们有理由相信,当用血和献血一样方便,没有任何障碍,必然会激励和驱动更多的人参与到无偿献血当中。(吴睿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