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评论> 正文

香山评论|政府“输血” 博物馆将公益属性进行到底

2024-05-08 16:09 千龙网

记者从财政部了解到,日前,中央财政下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国家文物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领域的资金预算,共计149.36亿元。此举为了保障公共图书馆、美术馆、博物馆、文化馆等免费开放,以及正常运转并提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5月7日 澎湃新闻)

博物馆被称作“第二课堂”,是学校和家庭教育的延伸。美术馆、图书馆、文化馆等公益性质的文化服务,既服务了广大民众,更对中小学生有非常重要的学习及教育意义。我们乐见孩子们在博物馆里“触摸”历史、在图书馆里博览群书、在美术馆里熏陶艺术、在文化馆里增长见识。

中央财政部下放一百多亿的资金,为免费开放公共文化场所兜底。

或许很多人会说,这些公益属性的文化场所不是都已经免费开放了吗?事实上,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博物馆总数达6565家,免费开放的占了九成。换而言之,还有10%的博物馆需要收费。

无论是政府兜底的博物馆还是民间私有的博物馆,收藏的文物同样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民族精神。民营的博物馆同样能为观众提供文化滋养。民营博物馆收费必将阻挡一些观众的脚步。从这个角度看,政府出资,让民营博物馆免费向公众开放,无疑意义非凡。

当然,这一百多亿的文化资金,不止是兜底民营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还是向原本就免费的公立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输血”。免费开放的博物馆需要资金,比如水电费、安保成本、管理员工资、设施维护等。如果仅靠地方政府提供免费支持,地方政府有可能因财力不支而让免费开放打折扣——比如免费时间受限,比如观众的体验不佳,等等。

中央财政这次为免费开放的公共文化场所再输血,将促使管理者进一步提升管理水平,提高服务标准,让博物馆、美术馆、文化馆等走进公众视野,并充分发挥其教育价值,为公众带来更好的观感与体验。我们期待着的这些被公共财政滋润的文化场所,能将公益属性进行到底。(黄齐超)

责任编辑:耿娟(QL0009)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