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评论> 正文

文明祭扫 意蕴在心

2024-04-02 06:14 北京日报

来源标题:文明祭扫 意蕴在心

一年一清明,一岁一追思。随着本市迎来祭扫高峰,我们呼吁广大市民移风易俗,以绿色、环保、文明的方式寄托哀思。

文明祭扫渐成新风尚,但现实表明提醒和倡导仍很有必要。从近两年的案例看,时有市民在路边焚烧祭祀用品,不仅造成空气污染,加剧清扫负担,且不时导致火灾;也有市民有意攀比、讲究排场,祭祀用品花样翻新、愈发高档,“扫墓”变“炫富”……如是种种,既松了安全弦,也丢了文明性。

清明祭扫,体现着敦亲睦族、赓续血脉的人文精神,也蕴含着万物更替、生生不息的智慧之道。所谓“祭如在”,关键是通过隔空“对话”,感念故人的付出,延续亲友的情谊,鼓舞今人继承遗志、好好生活。这个意义上,相较于诚心实意,祭扫形式本不重要,即便心意哀思需要外在承载,也是简洁而不简单、肃穆而不敷衍的仪式更为纯粹。

弘扬祭扫新风,需要疏堵结合。近些年,鲜花祭奠、水溶祭情渐成新风,“微博祭祀”“时空邮箱”受人追捧,进一步丰富追思活动的供给,才能更好承载人们的情愫。相关部门也要加大巡查劝导力度,防患于未然的同时,引导更多人从简从俭文明祭扫。

诚如《历书》所言,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文明祭扫,心意不减,意蕴更浓。收获环境之“清”、心灵之“明”,这是清明节的应有之义,也是城市文明的生动体现。

责任编辑:张思宇(QX0007)作者:京平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