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往常一样,我无论多忙,都要抽时间到乡亲们中走一走看一看。”习近平总书记朴实的话语蕴藏着拳拳的为民情怀,也形象揭示了我们党密切联系群众的最大政治优势。近日,中央组织部从代中央管理党费中划拨3.85亿元,用于2024年元旦春节期间走访慰问生活困难党员、老党员、老干部。在年终岁尾开展形式多样的走访慰问,给身处困境中的人们送去抚慰和鼓舞,无疑也是了解社情民意,倾听群众呼声,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方式之一。
年终慰问,情怀在“慰”,态度在“问”,不能只有“慰”而无“问”。省去一个“问”,领导干部就失去了一个聆听群众心声的渠道;少了一个“问”,老百姓就少了一个诉说冷暖、反映意见建议的窗口。要想让年终慰问落在实处、见到实效,将好事办好、实事办实。“问”是慰问活动的重要内容和关键环节,也是各级党员干部必备的基本素质。这多“问”的一句,体现的是为官为政的温度、领导干部的态度。
多问所需察民情。“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任何时候,党的干部都应怀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身处“庙堂高处”,不忘“白云深处”。要放下架子,走进群众之中,学会用群众语言传递好组织的关心和问候,摸一摸群众的衣被,揭一揭群众的锅盖,尝一尝群众的饭菜,从生活的细节中,真正摸清困难群众冷暖的实情。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从而进一步增进与群众间的感情,密切与群众间的联系。
多问所忧解民困。“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在开展走访慰问过程中,党员干部既要听得所需,也要听得所忧,既能听到感谢之语、赞美之言,也要诚心去倾听群众的真话、实话、刺耳话。将走访慰问与调查研究相结合,与收集群众的意见建议相结合,从走访中实地考察、从交谈中答疑解惑。通过耐心与被慰问对象交谈,认真去询问群众生活、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及其需求,真正做到将实情问透、将问题问出、将需求问准,从而不断改进我们的工作,当好群众的知心人。
多问所盼聚民心。“上之为政,得下之情则治,不得下之情则乱。”人民群众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拜人民为师,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经验。政策好不好,群众最有发言权。民生难点痛点,群众最有切身感受。党员干部在走访中,要甘当小学生,问计于民,问政于民,真心实问,不耻下问,这样才能问出实招实效,问出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用来自基层最真挚、最直接的声音指导工作、督促作风,才能更好激发众人拾柴的心劲、披荆斩棘的干劲,让各项工作开展得更有成效、更接地气。(雨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