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24年春节脚步的日益临近,一年一度的返乡团圆大潮即将拉开帷幕。连日来,铁路部门下好运力“一盘棋”、更新购票功能等,一张小小的车票不在时刻牵动返乡游子的心,而车厢内噪音问题受到越来越多旅客的关注,为提升出行体验,铁路部门着力推动“静音车厢”再拓展,不仅满足了乘客对于安静环境的诉求,也成为引领春运文明出行新风尚。
“静音车厢”再拓展,是公共服务人性化的“再延伸”。随着当前移动互联时代的快速发展,移动电子设备在陪伴我们漫长旅途的同时,也往往带来“耳边的宁静”一些矛盾,公共场合诸如“外放党”“大声公”“熊孩子”等只顾自己享受置他人于不顾,让很多人都不堪其扰,倍感无奈。基于人们对公共场所遵守“静音文明”的呼声越来越高,铁路部门以问题到导向,在2020年12月起在京沪、成渝高铁试点“静音车厢”服务,经过三年多来的不断实践与探索,这一人性化服务逐步扩展至多条线路和列车,成为文明春运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静音车厢”再拓展,引领春运文明出行新风尚。众所周知,在公共场合保持安静、尊重他人的权益是每个公民应当遵循的基本道德规范,而“静音车厢”的设置,一方面为乘客出行提供了一个更加明确的选择,通过旅客自愿选择、自觉遵守静音车厢相关规定,从而达到“人以群分”的效果。从一定程度上来讲,旅客选择购买“静音车厢”车票,就相当于签了一份无纸版的“公共契约”,理应遵守“静音车厢”内使用各类电子设备时须佩戴耳机或关闭音源外放功能,将手机调至静音或震动,照看好随行儿童,避免喧哗等规定,让“静音车厢”和旅客双向奔赴,方能引领春运文明出行新风尚。
最后,我们要读懂“静音车厢”背后文明呼吁,“静音车厢”是为乘客是为正当需求而设立的,不仅体现出铁路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和追求,更是对现实的一种精细化考量,这种考量和服务,解决了大部分人的现实“痛点”,更是对公共场所“静音文明”的一种倒逼,具有更深层次的意义和价值。作为社会各界,当以此为契机,在公交、航空、影院、地铁、医院等公共场所适时开展“静音文明”,形成全社会合力,共建文明社会。
服务无止境,幸福在路上。春运期间将公共场所“静音文明”厚植于每个人心中,需要你我共同努力,未来,期待在公共产所自觉遵守“静音文明”成为大多数人的共识和行动,引领文明春运出行新风尚。(马显、李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