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是社会由农业为主转向以工业和服务业等非农产业为主的过程。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发展壮大城市群和都市圈,赋予城市化新的时代内涵。近郊区农村作为城市化推动最快的区域,如何通过发展新型集体经济组织,确保集体经济所有制作为基本经济制度,实现土地非农化集约高效利用,是做好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中乡村篇章的重要命题。
城市化进程中新型集体经济的时代内涵。传统集体经济是指依托行政村的政社一体、村社一体的农村集体经济形态,以村为单位,实行集体决策、统一计划、分工协作,发展农、林、牧、副、渔业等经营活动。城市化进程中的新型集体经济是利用集体所有资源要素,通过将城市化的产业发展规划与农村地区的土地、资金等资源要素有机结合,进而实现集体经济蓬勃发展、集体成员共享发展成果的一种新型经济形态。其特征表现为公有制基础坚实、产权关系明晰、市场运作专业、发展方式多元等特征。既拥有土地、政策性指标等有限资源又享受城市化红利,作为特殊的市场主体,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具有发展的空间和潜力。
城市化进程中的新型集体经济助力乡村共同富裕的内在逻辑。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中提到“我们说的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要坚持循序渐进原则。城市化进程中的新型集体经济是乡村共同富裕的先行军,已经由兜底式进入到提质增效、加快转型的新发展阶段。
首先,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集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在乡村地区的存在形式,城市化进程中发展新型集体经济拥有独特的地缘优势和统筹作用,承担着政治、经济、社会等多种属性,能够整合集约化的生产资料与资金、技术、政策等要素,创新资金来源与发展模式,实现现代化、规模化发展,为乡村共同富裕奠定物质基础。再通过公有制手段合理分配,完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丰富精神文化事业,满足乡村群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其次,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2018年9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性质,发展新型集体经济,走共同富裕道路”,明确将共同富裕作为新型集体经济发展目标。城市化进程中的新型集体经济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举措,归根结底是要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乡村共同富裕的价值取向一致。
第三,高质量发展作为共同富裕的根本实现途径,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着力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高质量发展视域下,新型集体经济兼具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多重功能,为乡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解决创造更多可能,与实现乡村共同富裕一脉相承。城市化进程中新型集体经济具有区位、产业生态等优势,走高质量发展道路能激发其内生动力,促进集体经济稳定增收,最终实现物质与精神生活的共同富裕的良性循环。
城市化进程中新型集体经济助力乡村共同富裕路径思考。针对制约城市化进程中发展新型集体经济的现实问题,立足减量提质发展需求,贯彻政策引领,凝聚共识抱团发展,因地制宜统筹资源要素,创新资金投入来源,构建公司化运作、现代化运营的发展体系,注重分配调节,坚持全面发展,久久为功助力乡村共同富裕。
要坚持党的领导,发挥镇街统筹作用,引领新型集体经济向高质量发展。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关键在党,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夯实党在农村执政基础,凝聚村集体共识,立足“初级”阶段这一实际,当好集体经济把舵手,精准把握产业发展方向,引导新型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着力配强基层政府中“识大局、懂经济、用规划、能落地”的干部队伍,抢抓发展机遇,搭建联社、股份合作社、联营公司等集体经济组织重要平台,充分运用组织优势,统筹经营管理模式,为长远发展铺好路布好局。发挥好区域土地、人口等资源优势,盘活好资金、指标、规划、股权、原始积累、产业导入等综合要素,测算好历史账、规划账、经济账,利用好村集体在城市化进程中的征地资金、超转资金等政策,激活新型集体经济内生动力。
要坚持群众路线,激发主体能动性,提高新型集体经济市场竞争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依靠群众发展,发展成果惠及群众,增强村两委和村民对发展新型集体经济责任感、使命感的认识,不断提高发展新型集体经济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城市化进程中发展新型集体经济关键在人,着重用好“想干事儿、能干事儿”的两委干部、股份经济合作社成员和群众,集中力量办大事,强化市场化人才吸纳,“社(镇街联社)+社(村级股份合作社)”联合,成立“一项目一公司”,保障主体独立,降低发展风险,推进新型集体经济产业化建设,专业化运营管理,完善内部体制机制,最大程度与市场经济有效接轨。创新集体经济产业项目资金投入途径,以“资金变资产、死钱变活钱”为思路,在满足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短期生活保障的基础上,将一定的超转资金和征地补偿资金投入集体经济产业发展,解决新型集体经济主体资金来源问题的同时保障长效收益。
要坚持分配公平,建立调节机制,助力乡村实现共同富裕。深化新型集体经济股权分配体制机制,按照各生产要素对收益合理分配,完善初次分配机制,让群众直接获得新型集体经济发展收益。重视不同村之间收入差距,通过联社调配股息、规范村集体财富积累,缩小乡村差距,突出低收入村投资机会,提高低收入村收入能力,建立再分配机制。通过慈善事业、公共服务、帮扶救助等多种形式,增强社会兜底机制,反哺社会建设,形成良性循环,促进共同发展。
要坚持共同富裕底色,推进物质精神双丰实,呈现美好社会图景。通过不断发展新型集体经济致力“做大蛋糕”以增加乡村收入,可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奠定物质基础。新型集体经济在积累一定物质基础上锚定“分好蛋糕”,通过设立乡村文化服务供给、帮扶等专项基金,发展科教事业,大病兜底保障,支持科学、文学、艺术等事业,实现精神层面获得感。以高质量发展新型集体经济为重要抓手,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助力乡村共同富裕。(易宏琤 作者系北京市第65期中青年干部培训一班学员,北京市昌平区史各庄街道工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