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评论> 正文

香山评论|大学生选择“基层就业”是一种理性回归

2023-08-21 08:36 千龙网

有调查报告显示,当下“95后”“00后”大学毕业生就业观更为理性务实。曾经“北上广深”是不少大学生的向往之地,如今越来越多大学生回乡就业,非一线城市、基层就业成了他们的新选择。(8月10日《河北日报》)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党中央对“三农”工作作出的一个新的战略部署,意义重大,亿万农民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充满期待。但笔者以为,乡村振兴除了需要村干部、乡贤能人等一大批热爱三农工作者的积极融入和参与之外,还需要更多大学生选择“基层就业”。

笔者以为,中央鼓励更多高校毕业生选择“基层就业”,让广大大学生服务于乡村振兴,这是解决农村人才软肋、整体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环节。之前,由于城乡差别等历史原因造成了农村和城市之间的单向人才流动,大量优秀农村青年通过考学等形式跳出“农门”,脱离乡土,这也是农村发展滞后的潜在原因之一。不解决城市对农村人才的单向“垄断”,实现人才“回流”,包括高科技农业、现代决策管理等层面的乡村振兴,就难以真正落实和获得持续发展。 

目前,不少农村干部在知识素养等方面已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很多村干部不能将国家农业政策落实到位,在农业科技推广、现代化管理等方面存在“短板”现象。而随着现代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和全球一体化趋势,我国农产品面临国际市场的巨大挑战,农业、农村对人才的需求将前所未有地紧迫。 

乡村振兴能否实现,关键在于人才。目前,从村干部队伍建设现状来看,一方面,要切实加强对现有村干部的培训,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和水平;另一方面,更需要下大力气改变村干部队伍结构,特别是村干部的年龄、知识、能力结构,以更好地适应乡村振兴的要求。而大学生选择“基层就业”无疑会为农村基层组织增添新鲜血液,他们将在带领广大农民朋友学习文化技术、发展现代农业等方面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 

对于大学生来讲,基层则是一片新天地。而具有民生意识和政治理想的青年大学生,只要肯在基层中脚踏实地地锤炼自己,就能实现个人的价值,为乡村振兴作出自己的贡献。可以说,大学生选择“基层就业”是一种理性回归。

但愿有更多的大学生选择“基层就业”,并积极投身到基层这个大舞台中来,既为基层工作出谋划策,添砖加瓦,也为自身价值的实现不断奋进。(廖卫芳)

责任编辑:耿娟(QL0009)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