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受台风“杜苏芮”影响,华北、黄淮等地出现极端降雨过程,引发洪涝和地质灾害,造成北京、河北等地重大人员伤亡。习近平总书记对防汛救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各地要全力搜救失联、被困人员,做好受伤人员救治和遇难者家属安抚工作,尽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要妥善安置受灾群众,抓紧修复交通、通讯、电力等受损基础设施,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响鼓重锤,号令如山。防汛救灾,刻不容缓。各地区和有关部门必须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树牢底线思维、极限思维,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全力以赴开展防汛救灾工作。
把救人放在第一位。极端强降雨引发河流洪水、城镇内涝和山洪、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和失踪。要始终坚持把救人放在第一位,争分夺秒搜救失联、被困人员,进村入户开展地毯式搜救,确保不留死角盲区。充分发挥专业救援人员、部队官兵和当地干部的作用,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连续奋战的精气神,穷尽最大努力减少人员伤亡。想尽一切可能办法,用尽一切可能措施,加快把食品、饮用水、药品等物资输送到受灾群众转移安置点,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需要。严密防范次生灾害,紧盯山区险村险户、滞留游客、城区危旧房屋、低洼院落、蓄滞洪区等薄弱环节,强化风险隐患排查,提早转移受威胁群众,严防群死群伤。
加强统筹指挥调度。抗击极端强降雨,加强组织领导,坚持集中统一指挥调度,才能确保防汛救灾工作精准、有序、高效实施。各级防指和应急、气象、水利、自然资源、住建等部门要强化预警预报和会商研判,密切关注气象预报和短时临近预报预警信息,加密预警预报频次,提高降雨落区和量级的精准度,特别要加强局地暴雨、山洪地质灾害的短临预报预警。各地和有关部门要强化大局观念、整体意识,各展所长,发挥专业优势,通力协作,形成省市间、部门间、军地间、上下游、左右岸通力协作的防汛救灾格局。加强流域防洪统一调度,统筹考虑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确保泄洪、分洪过程安全平稳。调集增派专业力量和装备,抓紧抢修抢通受损铁路、公路、桥梁以及通信、电力等重要基础设施,尽早打通抢险救援“生命线”。
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以科技手段提升防汛监测预警决策的精准度和抢险救灾的及时性,才能将灾害带来的各种损失减到最小。事前预防是做好防汛救灾工作的重要一环,要提前做好预案准备、队伍准备、物资准备、场所准备,把各项措施制定得周详完善,切实提高预案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打有准备、有把握之仗。在防汛救灾组织指挥中,要重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科技成果,实时监测气象、水文、地质等数据,提升指挥调度、信息共享、联动配合等能力。在防汛抗洪一线,要安排无人机、直升机和抢险救援力量摸清情况,用好可以快速拼装与分解的动力舟桥,大型挖掘机、推土机等施工机械设备,让各种科技设备和前沿技术大显身手,让防汛救灾更智慧、更高效、更科学。
立足防大汛、抗大洪、抢大险、救大灾,着眼最不利、最困难的局面,主动担当、履职尽责,众志成城、全力以赴,共同筑起防汛救灾的坚实堤坝,我们就一定能打赢防汛救灾这场硬仗! 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下,我们相信有关地区能够经受住这场惊心动魄的考验,相信灾后的城市建设管理和危机处置能力将会得到更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