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吉林白城洮南市融媒体中心官方账号“洮南发布”发文称,吉林洮南村民私搭浮桥事件引发关注,原浮桥拆除后,岸边滩涂处只留下一个“桥墩”。当地政府计划在原浮桥附近建一座便民桥,秋收前建设完成。
近日以来,吉林白城洮南市瓦房镇振林村村民私自建桥收费被判刑一事,在网上闹得沸沸扬扬。起初,网络上的声音一边倒地在说当地政府和司法判决太过“离谱”。
一时间,网络上的声音纷繁复杂,众说纷纭。网民们被各种爆料弄得晕头转向。有的人质疑此事太离谱,有的人期待着反转。在对事实真相进行抽丝剥茧的同时,我们更应该深思此事暴露出的基层作风问题。
浮桥是一座简易桥,之所以成为今天舆论场的焦点,就在于它存在过,并且它存在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值得探讨。不管当地干部或者村民怎么评价这座桥,我们都可以发现,这座桥是具备存在价值的。如果它不具备存在价值,就不可能存在那么多年,并且在被拆除多年后引起轩然大波。
“要致富,先修路。”对于吉林省白城市洮南市瓦房镇振林村的村民来讲,修路修桥就是疏通该村乡村振兴发展的“大动脉”。在洮儿河边生产生活,如果没有桥,就得绕路70多公里。无桥严重影响了当地村民高效便捷地进行生产生活。村民私自修建浮桥这件事本身就意味着当地政府在工作作风上存在问题。
为什么村民门需要浮桥,而当地政府却浑然不觉?哪怕是在做出处罚并对当事人判刑后,却依然没有官方出面修桥的举动。反而是该事件各种舆论甚嚣尘上,有失控趋势后才紧急行动,由官方出面,开始给村民们修建便民桥。从2018年拆桥至今,当地政府没有修桥规划,而在舆论发酵后的几天时间内,官方的便民桥却开始动工了。要说是巧合,这种巧合未免太“打脸”了。
对于洮儿河边的人民来讲,修桥就是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就是最大的民生。当地政府应该真正一线听音,去感知洮儿河边人民群众的生活需求,并且积极主动地付出实际行动,拥有过硬的工作作风,才不至于被“打脸”。(张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