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近日在四川成都,市场监管部门在一次联合执法行动中发现,一家在某外卖平台评分4.8分的“正宗潮汕生腌首选”店铺,被查实其在外卖平台公示的地址“实地查无”,其外卖实际接单处在另一个地方。该店铺经营者在外卖平台上共开了12家店铺,手握12张营业执照,经查核10张为虚假证照。目前,外卖平台已对这12家店铺进行了下架处理。
外卖行业“爆雷”已不是第一次。从食材质量乱象到恶性补贴竞争,外卖行业的发展在提升了部分实体店铺营业额的同时,也存在着“影子店铺”频现、店铺质量堪忧、用户权益得不到保障的巨大漏洞。面对外卖行业的蓬勃发展,政府在采取约谈、执法检查等方式进行监管的过程中,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工作的开展,但在监管过程中,仍缺少“无影灯”真正保障食品安全。
首先,“影子店铺”无法达到基本经营许可要求,甚至没有食品经营销售资质却能生意兴隆,一定程度上说明外卖平台在管理中存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外卖平台准入门槛的“放水”,说明在外卖平台的准入机制中,政府缺位。平台的发展如何与政府平台的市场准入关联,让虚拟平台店铺的经营与实体店铺融为一体,是市场监管工作在近几年需要重点关注的课题。只有实现外卖平台在进行资质审核时电子营业执照的在线比对,才能在更大程度上减少营业执照被冒用、假证泛滥的情况,进而降低“影子店铺”出现的可能性。
其次,“影子店铺”的出现,证明在第三方平台的监督监管上,政府亟需增加强有力的机制予以约束。目前,除去约谈和调查外,外卖平台的监督并没有其他方式或渠道,且外卖投诉机制并没有彰显对外卖商家有力的约束。笔者以为,部分律师建议的由政府牵头,以外卖平台为主体设立针对骑手和消费者的监督奖励机制,在“影子店铺”频现的现状下不失为改变店铺乱象的一剂猛药,通过全社会的共同监管发挥共享共治作用,从而遏止“影子店铺”乱象。
最后,市场监管部门应针对外卖平台中的外卖商家开展监管,提升外卖平台的技术成本,利用AI等技术手段开通外卖店铺监管模式,使得外卖商家能够通过平台实时公开后厨环境及备餐动态,精准识别违规信息,提高外卖店家违规成本。
应该说,把“影子店铺”揪出来、赶出去,是全社会的共同课题,但仍需以监管部门作为主体,设立多方位监管的“无影灯”,早日让居民吃上放心外卖,真正提高居民幸福感。(马云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