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复苏季,播种正当时。眼下,在郑蒲港新区姥桥镇官塘村生态农场樱桃番茄种植大棚里,村民郭元仓正和乡亲们一起,忙着松土、锄草、施肥,现场一派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3月21日 中安在线)
产业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和关键。乡村振兴是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全面振兴,其中最重要、最根本、最关键的是产业振兴。产业要振兴,就必须突出当地的资源禀赋优势,把“一村一品”落实落细,用实干绘出乡村振兴新画卷。
近年来,为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官塘村立足资源优势,做活生态文章,紧紧围绕“一村一品”发展思路,将瓜蒌种植作为村集体产业主攻方向,持续扩大瓜蒌种植规模,不断更新种植品种,瓜蒌子产量和品质逐年提高。2022年,瓜蒌子销售收入再创新高,达到了195万元,同比增长80%,在瓜蒌基地工作的务工人员年增收1万元,预计今年瓜蒌子销售收入可突破200万元。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水果、蔬菜的种植,似乎早已突破地域、气候等的限制,让橘在淮南、淮北都可以生长。但我们也要承认,虽然科技的力量可以让种子在不同的地方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但品质却或多或少存在差异。淮北生长的橘,其品质往往不如原产地淮南的。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多一些调查研究,多根据当地的资源禀赋,大力培育有地方特色的“土特产”,这对助农增收,对乡村振兴,都是大有益处的。
“一村一品”,绘出乡村振兴新画卷。乡村要振兴,靠传统农业是很难实现的。广大党员干部走出机关大院,走出办公室,俯下身子,问计于民、问效于民,深挖当地的资源禀赋,通过大力推进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和市场化建设,发展有地域提升的农产品,既避免了农产品同质化、低水平竞争,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了农村群众的收入,又有助于农文旅融合,打造乡村特色旅游,让美丽颜值变成经济产值,美了乡村,富了村民。
坚持“一村一品”,突出“土味”与“特色”,打造出最有特色、具有独特竞争优势的农产品,做大做强农村特色产业,绘出乡村振兴新画卷。(李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