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走进沈丘县周营镇李楼营村鑫蝉家庭农场,蝉卵培育场前栽着一排排密植的桐树。以桐树为支撑物架,盛有蝉卵的柳枝“托盘”排列整齐,吊挂在距地面约1米高的位置静静晾晒着。农场主人29岁的“新农人”王盼坤和妻子哼着小曲,一边拍摄短视频,一边观察着蝉卵生长情况。(3月22日 河南日报)
据了解,早在2013年,王盼坤在山东曹县打工时,就跟着当地人学会了一门林下养殖金蝉的手艺。2018年,他在家乡优惠政策的感召下,毅然返乡创业,流转村里15亩废弃林地,通过更新树木,发展林下金蝉养殖产业。孵化出的蝉蚁幼苗和成熟的金蝉产品,通过电商平台进行销售,年均纯收入20多万元。
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关键。近年来,数以百万计的“新农人”进村入寨,回归乡村。各级党委政府精准施策,靶向发力,让更多返乡回乡的“新农人”成为“创一代”,让他们自觉将个人的理想和目标融入到国家的宏伟蓝图中,在希望的田野上谱写青春之歌。
与父辈相比,大多数“新农人”成长于互联网时代,见证了太多关于科技改变时代的故事。市场经济的教育让他们敬畏市场、关注需求,我们往往更具品牌意识和工业化思维。加之他们中不少人出生在农村,生长在农村,对农村农业有非常深厚的感情。长期的外出打工经商,让他们不但有了一定的技能技术,也有了一定的资本。出台优惠政策、完善基础设施、丰富技能培训、优化营商环境……相信,随着乡村成为广大“新农人”创新创业的沃土,一定会有更多的返乡回乡的“新农人”成为“创一代”,在希望的田野大展宏图。
“新农人”拥有更为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技术,懂得对农产品进行品牌化处理,善于运用电商与冷链物流,懂得把村民组织起来抱团取暖、合力创业,帮农村解决了产业规模小、力量弱、资金少等问题,赋予传统农业全新活力。更多“新农人”华丽转身,成为“创一代”,无疑将从根本上为农村内部的创业和就业结构带来更多改变,成为推动乡村振兴阔步向前的一支重要力量,从而彻底改变大众对农民的固化印象,让农民真正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
给“新农人”以更多阳光雨露,为他们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政策支持、创新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畅通信息等多种资源的流动等,一定会让更多“新农人”成为“创一代”,激活乡村振兴的一池春水。(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