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评论> 正文

香山评论|公务员成专业的是与非需要时间来检验

2023-03-20 17:24 千龙网

近日,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发布《西南大学“公务能力与公务员文化素养”微专业招生简章》,引发广泛关注并火速上了热搜。随之,大学开设收费的“公务员专业”是否合适?是否存在鼓励考公倾向?是否重就业培训轻能力培养?是否会异化为培训机构?等一些列质疑喧嚣尘上,把西南大学推上了风口浪尖。

公务员都设专业啦?突然间看到这样的消息大家难免会觉得诧异,毕竟“公考热”早已众所周知。2022年超202万人报考国家公务员,183万余人过审,参考人数创新高,最热职位竞争比超20000∶1,进而有了“宇宙的尽头是编制,编制的尽头是公务员”的戏称。所以,西南大学开设公务员专业此举难逃鼓励学生考公之嫌,也让公考培训机构开始瑟瑟发抖。

撇开质疑,不得不说该专业从学科定位、课程设置、收费标准等各个环节都称得上贴心。学校整合多学科、专业资源,对标考公所需核心知识建设应用型专业,旨在系统培养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和未来职业生涯的决胜力。采取单独编班的形式,主要安排在暑假集中授课。24个学分修满交费1920元,学生因故终止或自愿放弃修读,还可按比例退还学费,比动辄几万的外培良心百倍。

尽管优势明显,仍备受质疑,舆论交锋的焦点在于学校培训“公务员”到底是不是不务正业。其实,当我们仔细去看就会发现“微专业”和“专业”的不同。学校清楚写道,该微专业不在学信网备注信息,不授予学位,可以理解为一种付费选修课。而且,未能完成微专业修读的本校学生,已修读学分可替代通识选修课学分。可见,学校因需设定的“公务员”和乡村振兴、教师教育+等微专业异曲同工。

当然,高校作为为国育才的象牙塔,理当避免功利化倾向。正如中央人才会议上强调的那样,我们要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要多培养“全方位”人才。大学生应该有多种成才方案,而不应该一心考编进入体制,学校更不能因为有利可图而对“公考热”推波助澜。要注重引导想考取公务员的学生树牢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勇于扎根基层为复兴伟业贡献力量。

所以,高效开设公务员专业到底是不是有违高等教育初衷而与社会现状苟合,是否带有鼓励考公暗示而加剧公考内卷,是否会因“学而优则仕”导致人才结构失衡和浪费……这些“是”与“非”需要时间来检验。在答案揭晓之前,我们不妨怀有容人的雅量与气度,不急着叫好,也不棒杀。(孟伟)

责任编辑:耿娟(QL0009)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