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强调,要紧紧围绕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高质量发展,直奔问题去,实行问题大梳理、难题大排查,着力打通贯彻执行中的堵点淤点难点。可以肯定地说,这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一项具体举措,也是一件非常接地气暖民心的工作,体现了党员干部一种亲民情怀。
所谓亲民情怀,就是要心里装着老百姓,时时刻刻想着老百姓。这不仅是党员领导干部“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基础和根本保证,也是我党执政的宗旨和目的。高手在民间,人民有力量。在全面走进新时代的今天,能够培养一种深厚的亲民情感,善于关心群众、服务群众,勤于凝聚群众力量、解难于基层,对于深入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打通各项事业“肠梗阻”、切实做好新时代各项工作均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毋庸置疑,如果不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就难以掌握基层实情,工作安排就难免脱离群众,一些问题就会久拖不决,好的良策、优秀做法也难以形成有效经验,抓落实自然就会事倍功半甚至是搁浅落空。因此,广大党员干部务必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积极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详细把握把控基层工作局面,切身体察各项政策执行中的堵点淤点难点,认真了解掌握人民群众所盼所愿和所需所想,及时研究制定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好办法,尽早尽快地为基层发展和人民群众化解矛盾、排解忧患,从而推动高质量发展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中再上新台阶。
先秦韩非的《韩非子·孤愤》文曰,不明察,不能烛私。毛泽东讲过,调查就象“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象“一朝分娩”;调查就是解决问题。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当前,中央已发出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号召和要求,全党上下要坚决克服“只闻楼梯声、不见来人影”的形式主义,真正做到走出机关、沉下身子到基层去调查,凝聚心力、倾注感情去研究,以亲民的情怀把好的举措拿出来,把难点的问题解决了,以务实的作风把惠民的事情做出来,确保调查研究既善始善终、利国暖民,又富有成效、硕果累累。(王会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