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口单位是政务服务的重要阵地,也是体现政府形象的重要场所。1月28日上午9点30分,记者来到合肥市政务服务中心办事大厅,窗口工作人员全员在岗,不少群众陆续前来咨询问题、办理事项。“我年前在网上提交材料,1个工作日就办好了。我只跑一次,很方便!”安徽同潜建设有限公司职员郑女士说。(1月28日 安徽日报)
跑断腿、磨破嘴,盖不尽的公章让群众伤了神……百姓去行政审批机关办事,最发愁的就是程序繁琐,一趟趟地来回跑。合肥市政务改革正是体察到了百姓审批之“疾苦”,以民意为导向,充分发挥创新精神,真正意义上做到了想百姓之所想,解百姓之所需,全心全意为民服务。
近年来,“最多跑一次”“只跑一次”已经成为流行热词。它一方面反映出老百姓对于简政放权、简化审批程序和改革办事方式、提高办事效能以及化解“办事难”“办事烦”痼疾的高度关注和热切期盼;另一方面则见证了各级政府部门创新政务服务、着力便民利民的不懈努力和进步成果。确实,人们看到,如今有越来越多的地方、部门和领域办事服务已经实现或正在向“只跑一次”迈进。
营商环境是地方发展水平和政府服务能力的综合体现,关系到一个地方的市场主体活力和内生发展动力。“目前所有窗口实现‘一窗通办’,企业办事实现网上申报‘零见面’,窗口进行‘不见面审批’,大大节约了企业的时间成本、人力成本。”合肥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注册许可局副局长凌义说。
企业群众“只跑一次”,看似简单,实则不易。“只跑一次”改革正是回应了群众对于简政放权、简化审批程序和改革办事方式、提高办事效能以及化解“办事难”“办事烦”痼疾的高度关注和热切期盼。同时也将倒逼各级政府部门创新政务服务,将改革的着力点始终放在“便民利民”的不懈努力中。
“只跑一次”的承诺,不是拍脑门的决定,也不是落不到地的悬浮之策,而是改革进入深水区之后的破冰之举,小目标里蕴含着大责任,诠释着“人民至上”的情怀与担当。 民之所盼,政之所施,善政与善治模样,就是人民对幸福生活最急切追求的模样。(文/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