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秋雨的临近,天气也逐渐凉爽起来,从七月到九月,为期60天的暑运已经正式结束。这个夏天铁路人迎来送往,为了列车的安全正点,为了车厢内适宜的温度,他们在各自不同的岗位上,奋斗着、坚守着。
暑运期间,在气温高达70多度的发电车里,即使不用干活儿,普通人能够坚持5分钟就相当不容易了。而北京车辆段发电车乘务员毕胜祥需要在这种环境背着沉重的工具包,检查、巡视、检修,及时发现并处理各种突发故障。其难度之大,是常人无法体会到的。发电车乘务员的水杯都是特大号的,一天基本上要消耗3-6大杯水。衣服湿透了很快就会被烤干,紧接着又是一身汗。而毕胜祥就是在这样恶劣的工作环境下累计值乘达到568个小时。为了一车人的清凉,他们甘愿当一颗铺路石。
在烈日的炙烤之下,一群人带着草帽,穿着厚工作服,推着仪器行走在钢轨之上。他们就是机务段的线路工,工人们每天都要顶着烈日走上十几公里,温度越高的时候也正是发现设备隐患的绝佳机会。钢轨在烈日的照射下表面滚烫,汗水滴下来发出滋滋的响声,北京工务段张伟扣没有丝毫犹豫单膝跪在钢轨上检查表面平顺程度。暑运期间,张伟扣工共检查线路377公里,道岔216组,保障了一方铁路线的安全。还有大家最熟悉的列车乘务员,工作环境虽比户外职工凉爽,但同样也不轻松,相同的话要重复上百次,消毒、核验车票、处理日常旅客问题,有时甚至是旅客间的家务事都要协调处理。客运人员一天下来嗓子也喊哑了,腿也站酸了。同样在工作岗位坚守的还有接触网工、信号工、上水工、餐车服务人员等等。在不同的岗位都在为暑运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
“人民铁路为人民”,这句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做好了更难。对于列车司机来说“人民”就是身后这趟列车的所有旅客;对于上水工来说,就是列车上需要用水的人;对于线路工来说,那就是需要在线路上乘车回家的人……只要有需要,就是“为人民服务”,就是对铁路宗旨的最好践诺。
“暑运”过去,很快“春运”到来,无论是酷暑还是寒冬,铁路人都默默守候在岗位上,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把清凉和温暖输送到每一名旅客。(赵志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