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评论> 正文

刑罚不是目的 引以为戒才是初衷

2024-12-20 13:55 千龙网

近日,公安部会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印发了《电信网络诈骗及其关联违法犯罪联合惩戒办法》,并于12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一办法的出台是我国在打击电信网络诈骗及其关联违法犯罪法治建设上的重要补充,它明确了联合惩戒的具体措施、适用范围等内容,使相关执法和监管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电信网络诈骗是指通过电话、网络和短信方式,编造虚假信息,设置骗局,对受害人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诱使受害人打款或转账的犯罪行为。该犯罪行为不仅侵犯了公民的财产权益,也对社会治安稳定造成了严重影响。2023年公安机关破获此类案件43.7万起,电信网络诈骗发案数自2023年8月以来已连续下降,但因其隐蔽性强、技术更新快、成本低、回报高等特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形势依然严峻。

《电信网络诈骗及其关联违法犯罪联合惩戒办法》的出台,无疑是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的补充,建立健全联合惩戒制度,从源头上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及其关联违法犯罪。

《惩戒办法》根据电信网络诈骗需要依托电话、银行账号、网络账号这一特性,对因实施电信网络诈骗及其关联犯罪被追究刑事责任的人以及经认定具有非法买卖、出租、出借电话卡、物联网卡、固定电话、电信线路、短信端口、银行账号、支付账户、数字人民币钱包、互联网账号等行为,未达到刑事处罚程度,但至少3次、用3个账号或向3人以上提供帮信的单位、个人或相关组织者,通过综合运用金融惩戒、电信网络惩戒、信用惩戒等惩戒措施,对惩戒对象进行银行账户、数字人民币钱包等网络支付功能限制,以及纳入“电信网络诈骗”严重失信主体名单等惩戒,使其欲参与而不能,从而阻断电信网络诈骗“源头之水”。

然惩戒的目的不仅仅在于对违法行为的惩罚,更重在通过惩罚来预防和警戒违法行为的发生。如何让更多的人认识到电信网络诈骗的危害性,怎样让群众避免无意间成为电诈“帮凶”,基层普法任重道远。

以案释法,创新普法形式。通过剖析刷单返利、虚假购物服务、虚假征信、网络投资平台等典型案例,让群众了解案情的同时掌握相关法律知识,提高普法的实效性。运用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等新媒体平台,以推送普法短视频等方式,吸引公众关注,普及《惩戒办法》,利用法律的威慑力,防范电信网络诈骗。

实施精准普法,营造法治氛围。针对青少年、老年人等重点群体,精选普法内容,联合学校、社区设置法治宣传栏,开展法治讲座、法律咨询、法治知识竞赛、法治文艺演出等活动,通过参与活动让《惩戒办法》等法律法规在潜移默化中深入人心。

提高普法能力,确保普法实效。鼓励法律志愿者积极参与基层普法工作,发挥其专业优势,为普法工作注入新的活力。同时,通过定期进行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群众需求和评估普法效果,及时更新普法内容,确保普法工作的实效性。

刑罚不是目的,引以为戒才是初衷。《电信网络诈骗及其关联违法犯罪联合惩戒办法》的施行,进一步提高了群众识骗、防骗的意识和能力,为整治和预防电信诈骗提供了法律依据,引导群众保护好“钱袋子”,形成全民反诈新风尚,筑牢防骗安全网。(李明明)

责任编辑:蔡健雅(QZ0020)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