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街小巷,虽“背”且“小”,却是百姓家门口的必经之路,直接关系居民的获得感与幸福感。2017年起,北京启动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拆违建、封堵“开墙打洞”,建绿地、引进生活超市……一系列因地制宜的“加减法”,让全市3958条背街小巷的环境面貌得到整体改善,为百姓生活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
背街小巷,是都市的毛细血管,体现的是城市发展进程中的人文情怀。五年来,北京市积极推进背街小巷整治工作,在“减法”方面,将密织的“空中网线”引入地下,给天空留白,还百姓一片蔚蓝天空,移除电线支撑杆,给大地留白,还百姓一片葱郁大地。同时拆除违建、规范车位,加大建设“最美街巷”,让百姓远离喧嚣闹市,为和谐共生的社会环境营造良好氛围,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进一步增强政府公信度,真正体现人民政府为人民的理念。据统计,市民对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工作满意率达到93.5%。
背街小巷,是都市的毛细血管,在城市发展进程中发挥着风向标作用。从小切口看首都乃至全国,背街小巷的发展质量对我国大环境有着助推作用。2020年,新一轮背街小巷整治提升行动再启动,着眼于“精细化”等新要求,为背街小巷整治上做“加法”。细微之处显真功,百姓生活环境改善,满意度提升,有利于培育大家归属感。北京市统筹做好物质、精神两方面建设,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增加休闲娱乐设施、口袋公园、无障碍设施以及加大污水排放整治力度等,以社区为单位,推进“厕所革命”进程,让环境更宜居,从背街小巷走出去的居民将发展方向和治理经验同市中心贸易区、周边城市进行分享交流,推动共享成果落地见效,实现发展均衡性。
背街小巷无论是从空中减法还是地面加法,体现的是北京市对人民生态环境治理的决心。近年来,除了背街小巷面貌显著改善,北京市大力推进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京雄城际、京唐城际等新线缩短沿线城市空间距离,亚洲最大客运枢纽站——北京丰台站打造首都新地标、开往春天的火车带领游客感受首都曲径通幽处的美妙,推进国际化服务环境的建设,致力于构建与国际接轨的公共服务体系……
北京坚持减量发展理念,切实为百姓生活带来实惠。让背街小巷静下来、城区面貌美起来、人民幸福指数升起来,高质量发展模式推向纵深,积极打造宜居首善之地。(顾超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