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新东方旗下唯一农产品带货平台东方甄选因“双语直播”爆火出圈。只用10天时间,从一个寂寂无名、粉丝不足百万的直播间,成为拥有近1700万粉丝、一周带货3.4亿的热门直播间,以董宇辉为代表的老师们圈粉无数,登顶一百多个热搜。(6月21日 澎湃新闻)
董宇辉曾是新东方在线高三英语名师和学科的负责人,现在转型为了一名带货主播。看他直播间最大的感受是“双语卖货,妙语连珠”,让人一时分不清这到底是科普直播间还是带货平台。卖牛排时他会分享一首原创的英文小诗,卖大米时,则又写起了情书,“我喜欢这人间的烟火气。对不起,我遇见你太晚了,我没能牵你的手,一起去看长白山皑皑的白雪;没有时间带你去感受十月稻田熟透的稻穗;我没有办法带你去感受山间的清泉、稻田里的清风,那份喜悦,我把它汇成了一碗东方甄选带来的五常大米……”当其他主播只会机械地大喊“1、2、3,上链接”过时不候时,董宇辉则娓娓道来“先做笔记,以后写作文就有素材了,看好再下单”,这样的主播,你很难不爱。
不仅是“才艺展示”式的带货,董宇辉及各位主播在介绍农产品时,还十分注重产品品质。其实,对于食品、农产品来说很难像服饰类、工艺制成品那样有统一的考量标准,更容易出现质量翻车的情况,所以董宇辉在带货时显得十分谨慎小心,一方面看生鲜等是否有坏果,品相是否过眼,另一方面不断提醒消费者,如果有损坏情况,及时找客服售后。从购买到售后,清楚地告知消费者风险和解决办法,真正做到为买家着想。
东方甄选直播间开播的半年来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不少观众在评论区表示根本不想听他们讲解英语知识点、净“胡扯”些与农产品无关的字句,更有不善意的网友对主播的相貌进行抨击。董宇辉曾为此自卑,照着镜子苦笑说:“我发现他们是对的”。虽与光鲜亮丽的大牌主播相差甚远,但他并没有放弃,自嘲“自己是个很不合格的主播,样貌不帅,在卖货的时候还总说一些题外话,可我还是希望大家能够积极助农,希望广袤大地上的农民能少些辛苦,多赚一点钱。”董宇辉也是农村出身,深知农活繁重、农民不易,期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帮助农民致富。我想,正因为他日积月累不懈地努力、较高的文化素养、真诚的品质、良好的信誉、对农业的敬畏之心才让他最终“吹尽狂沙始到金”,和新东方一起,成为今夏6月最红的话题。
“谁的青春里没有新东方呢?新东方是我心目中永远的学校。”藏在留言里的回忆杀道出了这个曾经的教育界“巨头”新东方努力转型的样子。默默无闻地以“文化+卖货”这样的新方式,插播知识分享,帮扶着农民、农产品销售……虽然不知道未来的新东方可否凭借此形式“起死回生”或打开新局面,但至少现在的它没有违背教培的初心和严把产品品质关的责任。
也许东方甄选直播间的走红与罗永浩、薇娅等一批主播的缺席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但我相信能吸引无数粉丝前来购物的本质还是直播间的文化底蕴、客观冷静的售卖方式。它不单以卖货为目的,更能发人深思,引人警醒。其实今年爆红的直播间都离不开这样的特点,像“肥油咔咔掉”的刘畊宏、人称“相声演员”的东北客运员“影老板”,在销售减脂食品或引导铁路出行的同时能让群众获得知识的积累、身心的满足、感受到鼓舞的力量,如此优秀的模式更应该在社会中起到宣扬作用。笔者也呼吁引导直播间合理进行转型,让传统叫喊的售卖方式提升自己的内涵价值,让看直播的我们不再只是物品的收获,更能有精神的富足。(任倩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