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评论> 正文

香山评论|健康码成维权拦路码?滥用职权要严肃问责

2022-06-16 11:27 千龙网

近日,多名在河南部分村镇银行存款的储户反映,他们因存款无法取出,近期来郑州、开封等地尝试线下取款,但抵达后,他们的健康码被赋红码。据报道,从6月13日开始,河南省卫健委及12345政务服务热线接到多个“外地来豫储户被赋红码”的投诉,接到投诉后,省卫健委已将投诉反馈至相关部门,目前正在调查核实中。(6月14日 中国新闻周刊)

众所周知,“健康码”是针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推出的个人健康信息、活动信息追踪研判系统。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我们进出商场、超市、火车站等公众场所均需要出示健康码信息,“绿码”已经成为人们出行和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通行凭证。而河南几家村镇银行的兑付难行为,致使多名前来郑州讨说法的储户被“红码”限制自由。此次事件公然突破健康码的适用范围,是扰乱疫情防控大局、滥用职权的严重不良事件。

细思极恐,为什么储户本来是健康的“绿码”状态,却在来郑州取款时遭遇“红码”?更有甚者提报信息后连家门都没出就莫名被赋予“红码”?这一做法到底经过了怎样的流程?据报道,河南健康码系统是在河南省行政审批和政务信息管理局指导下,由正数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建设而成。但无论怎样,里面的“暗箱操作”只有决策者自己心里明白,大众看到的是,行政权力被滥用,企业逃避监督,规避审查。事实证明,靠防疫手段来彰显“权力任性”,拖延纠纷,解决不想处理的“麻烦”,反而是激化矛盾、懒政塞责的表现。在政务公开透明的今天,一些人还想基于眼前的小目标而耍小聪明,不仅于事无补,更会失信于民。

另外,健康码的一个关键数据是个人的位置数据,它是受《个人信息保护法》法律保护的。疫情期间,民众同意将个人数据做成二维码,相当于公民让渡了一部分隐私,来保障公共利益和疫情防控。相关部门切不可将信息挪作他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早在2021年1月印发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健康码管理与服务暂行办法》就明确要求,各地要严格健康码功能定位,不得扩大应用范围,切实防止“码上加码”。有关部门应以此事件为戒,严肃追责,并进一步制定详细规范,明确规定滥用健康码的问责举措。

如今“互联网+”概念已经渗透各个领域,与政务功能结合,有力推动了国家数字化政府的建设,不仅提高了社会管理水平,还催生了大量便民场景。政府针对“健康码”应用的监督和管理应当更为规范和严谨。绝不能成为任何人、任何地方压制社会矛盾的手段,真正让“健康码”回归服务于人,便利出行的本真。(任倩晨)

责任编辑:耿娟(QL0009)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