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评论> 正文

香山评论|“无疫地区”常态化查验核酸也是一种“过度防疫”

2022-06-13 12:32 千龙网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于6月9日下午3时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上,国家卫健委疾控局一级巡视员贺青华介绍,聚集性疫情发生后,要根据疫情防控需要,科学制定核酸检测策略,划定核酸检测范围和频次,避免盲目扩大全员核酸检测的范围,将受检人员按风险等级由高到低开展检测。各地可根据疫情防控的需要进行调整。没有疫情发生,也没有输入风险的地区,查验核酸不应成为一种常态。(6月10日《北京青年报》)

众所周知,核酸检测既是迅速发现感染者、切断传播途径的最重要措施,也是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精准防控的最科学、最有效手段。为此,在各地各疫区,查验核酸已成为一项常态化的防疫环节,这既是“防疫之需”,也是“安全之需”,目的就是阻止病毒侵入,确保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

根据防疫规定,封控区要在24小时内完成首次全员核酸检测,管控区要在48小时内完成第一次全员核酸检测。中、高风险地区和封控区、管控区人员不外出,疫情发生地的低风险地区和防范区人员确需出行的要求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等。可见,核酸检测也是“因区而异”“因人而异”的。

但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一些地方却采取了“一刀切”的办法,不管是在疫情地区,还是在无疫地区,均要求查验核酸阴性证明,这不仅增加了民众做核酸检测的麻烦,而且也增加了核酸检测点医护人员的工作量,更是增加了财政核酸检测费用支出的负担。可以说,“无疫地区”常态化查验核酸也是一种“过度防疫”。

其实,在“无疫地区”,只要做好测温、亮码、戴口罩、少聚集等常态化防疫工作,把守好小区、公共场所等地方的卡口,就完全可以阻止疫情的感染、传播、扩散和蔓延,而根本无需要求常态化的核酸查验。试想,一旦要求常态化查验核酸,就势必会给民众带来生活和出行等方面诸多的不便和麻烦,这显然不是防疫的“正确打开方式”。

此次,国家卫健委明确要求在没有疫情发生,也没有输入风险的地区,查验核酸不应成为一种常态,这无疑是一种必要纠偏,不仅十分及时,而且非常必要。

因此,笔者以为,要防止“无疫地区”常态化查验核酸这样的“过度防疫”行为,还需相关防疫部门更加科学、精准地了解疫情、分析疫情,做到科学防疫、精准防疫。一方面,相关防疫部门要时刻保持防疫的警惕性和敏感性,既要严格做好测温、亮码、戴口罩等常态化的防疫检查,又要避免聚集性、输入性疫情的传播、扩散和蔓延,确保防疫“无漏洞”“无死角”。另一方面,相关防疫部门也应提升防疫的科学性和精准性,对于是否需要常态化查验核酸,要根据当地疫情发生发展情况和防控工作需要确定,不能动辄“一刀切”。尤其是对于低风险地区、低风险人群、长期居家人群,没有必要频繁进行核酸检测的,就应当机立断,取消常态化的核酸检测和核酸查验,以避免“过度防疫”。

眼下,疫情防控已成为一项常态化工作。笔者衷心希望各地防疫部门,要各尽其责,守土有责,既要对疫情保持警惕性和敏感性,又要对防疫做到科学、精准施策,切莫让“无疫地区”查验核酸这样的“过度防疫”成为一种常态,从而加剧民众的“疫情焦虑”。(叶金福)

责任编辑:耿娟(QL0009)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