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六月毕业季到来,青年一代即将面临就业选择“难”题,在今年全国两会上一位人大代表提出“年轻人多进工厂少送外卖”的建议再次引发社会关注。目前,我国制造业人才缺口接近3000万,近五年来,平均每年有150万劳动力离开制造业,这样下去,中国制造的“接力棒”非“掉棒”不可!
青年一代要丢掉“面子”,放下“架子”。青年人进厂存在“偶像包袱”,有网友说:“进工厂不体面,工资低,工作苦,倒夜班,睡眠也没有保障”。还有的网友说道,“我性别男,爱好女,就连结婚都成问题”。如今的新生代,特别是“90”、“00”后,不愿留在小城市,更向往大城市的生活。相比“70”、“80”后的劳动者,年轻人思想更活跃,更向往自由,所以“外卖骑手、网约司机、网络直播”等新兴行业也更吸引青年人。高端大气上档次的“青春饭”行业,虽然门槛低、获利快,但工作年限较短,年龄大了容易被淘汰,也缺少有关劳动权益保障。因此,“青春饭”行业的背后也暴露出多重问题,只有丢掉“面子”放下“架子”才能捡起“里子”。
青年一代要捡起“里子”,放下“面子”。青春是一场接力,亦是使命的接力,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陆续出现有着勤劳拼搏、务实敬业、一心为企发展、为人民贡献的大国工匠。像任正非、曹德旺、董明珠等,他们是中国发展的脊梁,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他们爱岗敬业,把智慧和青春献给社会,这是青年一代要传承与学习的。当前,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劳动力市场也发生了改革,当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制造业劳动力缺口增速攀升,现在更多的青年人逃离“工厂”让接力棒处于“掉棒”状态。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实现中国梦是一场接力赛,当代青年要在实现民族复兴的赛道上奋勇争先”。所以,青年应该捡起“接力棒”跑出加速度,注重“里子”这更有利于激发青年人实现自身价值,从“小我”中融入“大我”,拓宽就业渠道。
企业要珍惜“人才”,做出“样子”。中国制造业作为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是国家创造力、竞争力和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现在国外众多知名奢侈品牌已是中国产,高端汽车已实现国产化,就连国外的钞票都是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从开始的被卡脖子到现在的全球顶尖,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这都离不开匠人们的心血与智慧,更是制造业实力提升的体现,因此,培养新生代产业工人队伍势在必行。要想吸引青年,企业就要充分信任青年、热情关心青年、严格要求青年,关注青年愿望、帮助青年发展,做青年的引路人。首先要完善选人用人机制,加强薪酬福利待遇。其次要改善工作环境,降低工作强度,向绿色智慧型工厂转型。最后要积极做好传帮带工作,助力青年快速成才,让年轻的“接力棒”不再“掉棒”。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年一代要始终把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作为“里子”,充分发挥青年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中的生力军作用,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做符合“里子”的“面子”才最有“面子”。(李思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