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大120周年校庆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南大留学青年学者回信,对“生逢伟大时代是人生之幸,留学青年要心系‘国家事’、肩扛‘国家责’”的认识给予充分肯定,强调要“大力弘扬留学报国的光荣传统,以报效国家、服务人民为自觉追求”。曾几何时,出国深造是救亡图存的探索;斗转星移,归国奋斗是振兴中华的热潮。
时光的河入海流,一艘飘摇的航船冲破了海上氤氲,30名留学幼童承载着清王朝“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宏愿,远赴重洋到美留学,培养出清华大学校长唐国安、北洋大学校长蔡绍基、民初国务总理唐绍仪、清末交通总长梁敦彦等早期留学生,虽然他们没有拯救风雨飘摇的清王朝,但是他们为近代中国的教育、外交、交通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中国铁路第一人詹天佑,主持修建京张铁路,打破了“中国人无法自主修建铁路”的论断。
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李大钊留日归来为中国革命“播火”,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留学归来成为人民的好总理,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钱学森曲折回国成为“中国导弹之父”,程开甲师学成归来终成“两弹一星”元勋,再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一带一路”卫生领域合作推动者陈冯富珍,量子信息研究的创新者潘建伟……一代又一代中国青年留学报国的光荣传统生生不息,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贡献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
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号巨轮乘风破浪、行稳致远,从“天眼”探空、神舟飞天、墨子“传信”、蛟龙探海、北斗导航、高铁奔驰,到脱贫攻坚取得全胜,“一带一路”“朋友圈”不断扩大,再到港珠澳大桥通车、雅万高铁“走出去”、京张高铁服务冬奥……科技成果中不乏海外留学生的贡献,全面小康的路上也有海外留学生身影,青年留学生心系“国家事”、肩扛“国家责”,远赴异国他乡“穷理以致其知”,学成归来“反躬以践其实”,拳拳赤子之心,深深爱国之志,都化为民服务的躬身之行。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在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挺进的新征程中,让我们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成功必然有我的历史担当,弘扬留学报国传统,矢志报国行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夏庆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