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评论> 正文

香山评论|洗衣液奶茶走红,别误导孩子“祸从口入”

2022-05-18 09:06 千龙网

继“香菜奶茶”“折耳根奶茶”等网红饮品纷纷横空出世后,一款洗衣液瓶造型的奶茶最近接棒走红网络。有人觉得新奇,向周围朋友推荐;也有网友质疑,这种造型的奶茶会不会误导孩子,增加儿童误食家中洗衣液的风险。有网友担心,“儿童没有判断力,他们会觉得洗衣液是好喝的……”(5月16日《成都商报》)

面对网友们的强烈质疑,上述餐饮店工作人员信誓旦旦信旦地说“热销的‘洗衣液奶茶’至今没有收到任何投诉,也未听说有小孩发生误食洗衣液的情况。”但网友的这种担心与忧虑,并非杞人忧天。

由于儿童的辨别力差,好奇心极强,近年来,因包装误服误食引发的事件,可谓屡见不鲜。去年年底曾有报道,因农药瓶外形酷似牛奶,家住邵阳的孩子微微(化名)将农药(草甘膦)当成牛奶把瓶子咬破喝了一点。幸好家长发现及时送医抢救,才脱离危险;2018年8月份,泊美公司上市了一款名为“泊美枇杷畅饮清肌露”的护肤水,该产品包装外观类似饮料,可能造成儿童误饮误食,存在安全隐患。当地食药监局责令对包括该产品在内的5款类似产品停产禁售,并立即召回已上市产品。

具体到洗衣液奶茶,这种极具“无底线”的包装,实际上已触犯了我国多重法律规定。产品质量法第27条规定,产品或者其包装上的标识必须真实,同时对使用不当,容易造成产品本身损坏或者可能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产品,应当有警示标志或者中文警示说明。同时,根据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条第一款,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性能、用途、有效期限等信息,应当真实、全面,不得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

由于这种奶茶容器的外形,与洗衣液相似度极高,却有可食用或不可食用之根本性区分,故依法应当有警示标志或者中文警示说明。而现在的这种奶茶容器,由于没有任何警示标识或说明,消费者如果因此受到人身、财产安全方面的损害,完全可以拿起法律武器,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要求生产商、经营者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当然,要防止类似产品误导孩子“祸从口入”,需关口前移,相关职能部门除做好相关出售产品全部召回外,依据现行法律对生产企业、销售商,进行严厉处罚,从根源来解决企业的不法行为。

作为奶茶生产企业,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固然需要在口味、包装和品种上创意求新,但是追求没有底线的包装设计,是不可取的,惟有在产品内在品质上做足功课,才能在赢得市场,占领市场,否则,便会事得其反,消费者难免“用脚投票”。(吴睿鸫)

责任编辑:耿娟(QL0009)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