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薪火相传、后继有人的战略高度,关心青年成长成才、谋划青年工作发展,激励广大青年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洪流中踔厉奋发、勇毅前进。当前,中国历史、文化、经济、军事和政治正如燎原之火般,以迅猛的势头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产生重大影响,中国道路成为西方学界和政界关注的焦点,越来越多的人认同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但在新时期社会发展过程中,我们面临的风险挑战仍在上升,前进路上艰难险阻仍然不少。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青年,对“春节、端午、重阳”等中国传统节日不熟悉,却对“万圣节、情人节、圣诞节”等西方节日无比狂热;对“文天祥、陈独秀、钱学森”等中国历史伟人不熟悉,却对“蔡徐坤、薇娅”等明星网红无比崇拜;对“七七事变、武昌起义、五四运动”等中国历史政治不熟悉,却对“德国纳粹、美国内战、明治维新”等国外政治历史侃侃而谈。种种现象表明,当代青年的爱国主义教育逐渐被弱化,就好比烈火失去了氧气的环抱,必然会烟消云散。
随着全球经济、信息的快速发展,当前不良文化、崇洋媚外的思想逐渐在经济、生活中显现。一方面国内一些企业、媒体、商贩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学习效仿西方文化,不断地在日常生活中触碰中国文化底线,利用明星代言、网红直播带货、西方节日促销、cosplay游行等活动,过分渲染包装形成噱头,诱导青年冲动消费。另一方面,在当前国内教育体制下,爱国主义教育缺乏科学合理的配置,导致爱国主义精神无法在青年的心理上产生共鸣,从而未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爱国主义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心中,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维系着华夏大地上各个民族的团结统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发展繁荣而不懈奋斗。5000多年来,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经受住无数难以想象的风险和考验,始终保持旺盛生命力,生生不息,薪火相传,同中华民族有深厚持久的爱国主义传统是密不可分的。”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华也。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还是要从青年抓起,引导教育学生发奋图强、铭记历史,身体力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通过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贡献力量。
将爱国主义融入到个人情怀和国家发展之中,才是新时代青年的价值追求。在中国,西方节日逐渐侵入人心,成为部分商家营销的主题。针对逐渐兴起的“圣诞狂欢、双十一”等主题营销手段,可以适当由“西方”向“东方”回归,以中国传统节日为主基调来开展,从社会层面引导青年培养爱国主义情怀。再者,加快推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在教学课程安排上,科学合理的将语文、历史、政治、地理等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同步,多方向多途径加强青年对中国历史、人物、精神的认知和认同。
新时代要有新时代的手段和办法,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发展的今天,我们要学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坚持以爱国主义精神为根基,充分利用好青年的爱国主义情怀,毕竟青年的爱国主义是国家发展的基础。要让爱国主义教育如烈火般燎原而起,唯有从青年的教育抓起,让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融入青年价值观养成的全过程,使青年随国家和民族的进步和发展而成长。(舒凌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