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当前疫情防控形势,各地铁路部门一边实行科学管理,一边采取多种科技防疫措施,进一步强化疫情防控。(央视网)
“德尔塔”来势汹汹,各地再吹“紧急哨”。从机场车站、大型商超到街道社区,每个防控环节都严密防范、严阵以待。今年以来,全国多地相继出现了本土疫情,对防控措施也多次敲响了警钟,如何提升各关口防控力度,不少部门纷纷发力,各显神通,诸多智能终端纷纷派上用场。
人类同疾病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学技术,人类战胜大灾大疫离不开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从人脸识别红外测温仪到新冠疫苗研发,从查明传染源头到切断传播途径,正是依靠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才成功遏制住疫情的肆虐与蔓延,拥有了守护健康的致胜法宝。
科技应用,让全民防疫更高效。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无论推出什么样的举措,归根到底都是保障人民的生命健康。为了应对暑期较大客流,降低交叉感染风险,全国多个铁路客运站加大科技投入,启用防控“黑科技”,利用多台智能机器人,开展无感测温和消毒消杀。同时,我们也看到了诸如机器人配送服务、健康码监测、线上问诊等一系列高效便捷的科学手段,为疫情防控提供科技支撑。
科技应用,让全民防疫更精准。疫情防控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坚持科学精神,密切跟踪疫情形势的变化。在火车站、机场等人流密集场所,要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测体温技术和电子客票大数据分析,做好疫情监测、排查、预警等工作,对疑似发热人员筛查比对,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织密科学“防疫网”。 同时,我们要继续提高防控意识,接种疫苗、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积极配合体温测量、出示健康码……不给病毒任何可乘之机。
科学防疫,既要有科学的认识,也要有科学的方法。技术不只是冰冷机器或枯燥代码,而是拥有很高的人文温度。依靠科技力量战胜疫情,既着眼当前急需加大科研攻关力度,又放眼长远加强战略谋划和前瞻布局,不仅需要依靠有关部门科学有效的管理,更要依靠全社会对科技的信任和运用。只有把技术变成“利器”,找到对症的“方子”,走对防治的“路子”,才能进一步掌握与病毒较量的主动权,更好地守护人民生命健康安全。
科学防疫是一项系统工程、全民工程,也是一项智慧工程。我们在防控疫情的同时,也要让科学防治贯穿到疫情防控的全过程,坚持以科学的态度、方法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才能为最终的胜利提供有力支撑。(李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