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住建委印发《2021年北京市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工作方案》,明确今年将有300个老旧小区启动综合整治,100个老旧小区完成综合整治。在继续推进“菜单式”改造的基础上,今年还计划进一步细化老旧小区改造标准,按照基础类、完善类和提升类,分类推进。

老旧小区改造是北京这座特大型城市做细做实城市管理的重要体现,是北京“以人民为中心”全力推动解决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大事”的见证。近年来,北京老旧小区改造已经取得了突出的进展,2017年到2020年,北京市累计确认396个老旧小区综合整治项目,涉及住宅楼3301栋,居民31.5万户。截至目前,已有57个项目完成全部改造整治内容,涉及住宅楼449栋,4.3万户居民通过综合整治过上了新生活。
今年,北京老旧小区改造的步子迈得更大,不仅明确了400个小区列入老旧小区综合整治计划,确保300个小区启动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开工,确保100个小区完成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工程的具体目标;还确定了“按照基础类、完善类、提升类三类内容,分类推进”的具体思路。如此“精细化”改造,显然让人们对于老旧小区改造这一民心工程寄予更多期待。
用基础类为老旧小区改造“托底”,让老百姓住的“放心”。基础类是为满足居民安全和基本生活需求的内容,基础类改造内容坚持应改尽改。对于老旧小区居民而言,房屋年久失修、屋顶漏雨、管道漏水等问题已经成为老旧小区无法言说的“烦恼”,而针对此类问题而展开的抗震加固、节能改造、楼体清洗粉刷等基础类改造,无疑是让市民住的“有尊严”的底线要求。因此,对于基础类改造而言,坚持“应改尽改”,无疑将直接惠及广大老旧小区居民,让居民们从中可以住的“放心”。
用完善类为老旧小区改造“打气”,让老百姓住的“安心”。完善类是为满足居民生活便利和改善型生活需求的内容,完善类改造内容是在尊重居民意愿基础上“能改则改”。近年来,通过采取为老旧小区引入物业管理、增加便民菜站等完善类措施手段,让更多老百姓从中直接受益。而这些针对老旧小区改造在当前所面临的“痛点”而直接采取的完善类措施,将足以让更多老旧小区居民在今后的生活中多一些“安心”。
用提升类为老旧小区改造“拔尖”,让老百姓住的“舒心”。提升类是为丰富社区服务供给、提升居民生活品质的内容。2017年,本市在老旧小区综合整治中引入“菜单式”改造模式,除必须改造的基础类内容外,居民还可根据意愿选择实施增设电梯、补建停车位等自选类内容。近年来,一些社区在老旧小区改造中,通过老楼装电梯解决老年人出门难题、通过引入养老机构解决了社区老人“老有所托”的问题,而停车位的增加更是让市民少了不少“停车难”的烦恼,这些直接回应市民诉求的手段措施让社区面貌发生“大变样”,让小区品质也同样得到提升,让更多市民可以因此而住的“舒心”。
按照基础类、完善类、提升类分类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如此“精细化”思路无疑为今后首都做好老旧小区改造这一“民心”工程提供了有益借鉴,更为今后老旧小区改造指明了方向,让老旧小区改造更惠民、更暖心,让更多老百姓从中受益,从中收获更多溢于言表的幸福感。
近日,市住建委印发《2021年北京市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工作方案》,明确今年将有300个老旧小区启动综合整治,100个老旧小区完成综合整治。在继续推进“菜单式”改造的基础上,今年还计划进一步细化老旧小区改造标准,按照基础类、完善类和提升类,分类推进。

老旧小区改造是北京这座特大型城市做细做实城市管理的重要体现,是北京“以人民为中心”全力推动解决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大事”的见证。近年来,北京老旧小区改造已经取得了突出的进展,2017年到2020年,北京市累计确认396个老旧小区综合整治项目,涉及住宅楼3301栋,居民31.5万户。截至目前,已有57个项目完成全部改造整治内容,涉及住宅楼449栋,4.3万户居民通过综合整治过上了新生活。
今年,北京老旧小区改造的步子迈得更大,不仅明确了400个小区列入老旧小区综合整治计划,确保300个小区启动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开工,确保100个小区完成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工程的具体目标;还确定了“按照基础类、完善类、提升类三类内容,分类推进”的具体思路。如此“精细化”改造,显然让人们对于老旧小区改造这一民心工程寄予更多期待。
用基础类为老旧小区改造“托底”,让老百姓住的“放心”。基础类是为满足居民安全和基本生活需求的内容,基础类改造内容坚持应改尽改。对于老旧小区居民而言,房屋年久失修、屋顶漏雨、管道漏水等问题已经成为老旧小区无法言说的“烦恼”,而针对此类问题而展开的抗震加固、节能改造、楼体清洗粉刷等基础类改造,无疑是让市民住的“有尊严”的底线要求。因此,对于基础类改造而言,坚持“应改尽改”,无疑将直接惠及广大老旧小区居民,让居民们从中可以住的“放心”。
用完善类为老旧小区改造“打气”,让老百姓住的“安心”。完善类是为满足居民生活便利和改善型生活需求的内容,完善类改造内容是在尊重居民意愿基础上“能改则改”。近年来,通过采取为老旧小区引入物业管理、增加便民菜站等完善类措施手段,让更多老百姓从中直接受益。而这些针对老旧小区改造在当前所面临的“痛点”而直接采取的完善类措施,将足以让更多老旧小区居民在今后的生活中多一些“安心”。
用提升类为老旧小区改造“拔尖”,让老百姓住的“舒心”。提升类是为丰富社区服务供给、提升居民生活品质的内容。2017年,本市在老旧小区综合整治中引入“菜单式”改造模式,除必须改造的基础类内容外,居民还可根据意愿选择实施增设电梯、补建停车位等自选类内容。近年来,一些社区在老旧小区改造中,通过老楼装电梯解决老年人出门难题、通过引入养老机构解决了社区老人“老有所托”的问题,而停车位的增加更是让市民少了不少“停车难”的烦恼,这些直接回应市民诉求的手段措施让社区面貌发生“大变样”,让小区品质也同样得到提升,让更多市民可以因此而住的“舒心”。
按照基础类、完善类、提升类分类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如此“精细化”思路无疑为今后首都做好老旧小区改造这一“民心”工程提供了有益借鉴,更为今后老旧小区改造指明了方向,让老旧小区改造更惠民、更暖心,让更多老百姓从中受益,从中收获更多溢于言表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