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评论> 正文

让文明驾驶为“堵途”做减法

2021-05-02 00:36 新京报

来源标题:让文明驾驶为“堵途”做减法

交通管理制度层面在不断进步,希望“驾驶文明”也能够同步“进化”。

道路交通开启拥堵模式,几乎成了重要节假日的“标配”。加之今年“五一”全国高速公路路网流量再创新高,随之出现拥堵加剧现象,并不让人意外。

交通运输部路网中心发布《2021五一假期全国路网运行研判》,预计今年劳动节期间全国高速公路网日均流量,较2020年同期增长16%至20%,较2019年同期增长2%至6%。今年“五一”或将成为“史上最堵五一”。

但值得注意的是,除去一些客观因素,很多时候,“人为”致堵是导致高速公路拥堵的重要因素之一,比如发生交通事故。

近几年,为了缓解高速公路拥堵,相关部门推出了一系列的制度化举措。去年,全国省界收费站已全部取消,这为减少拥堵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另外,规范公路限速标志设计,整治不合理限速等,也为交通效率的提升做了加法。

可以说,交通管理制度层面的一些“拦路虎”问题已经解决。接下来,倡导公众文明驾驶,减少“人为”致堵,成为一个必须重视的问题。

节假日上路,不少人因急着回家或出游,容易出现“欲速则不达”的操作。如部分驾驶员越是看见拥堵的长队,越容易频繁变道或加塞,这不但加剧了拥堵,还容易引发事故。

而发生事故后,一些车主的交通处理方式也在“添堵”。像一些无人员伤亡的小事故,完全可以遵照“快处原则”,及时撤离现场。但不少人要么缺乏相关常识,要么习惯依赖于交警到达现场处理,最终“耗时费力”,不但增加了车主的事故处理成本,也拉低了整个交通通行效率,导致自己成了“人在囧途”,也让别人“人在堵途”。

有说法称,长期养成的不文明行车习惯以及法律意识的淡薄,是造成交通拥堵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在节假日这样的出行高峰,其实最能检验一个社会汽车文明的发育状况。所以,道路越拥堵,每位司机越该恪守文明驾驶原则,冒失、侥幸甚至耍“小聪明”,最终只会“添堵”。

当然,解决高速公路拥堵现象,也离不开行政部门的支撑。如此次“五一”期间,山东省高速公路设置72处事故快处点,方便事故“快处”。

此外,面对今年的超规模出行流量,交通管理也宜有更灵活的疏堵之策。此前一些地方就规定,在车流量大时,高速公路的部分路段,允许临时借用应急车道行驶。这样的方式值得借鉴。

道路交通的通行效率,是人、车、管理政策和服务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只有各种因素共同改进,通行效率才能获得最大的提升。如今,交通管理制度层面在不断进步,“驾驶文明”也能够同步“进化”,每逢过节“堵堵堵”的局面才能得到更有效的改善。

责任编辑:詹雨泉(QZ0018)作者:吴振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