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评论> 正文

香山评论|清明祭扫重在心意

2020-03-20 14:53 千龙网

清明节即将到来,今年本市清明节祭扫服务时间为3月21日至4月12日,总计23天。预计群众祭扫出行高峰共5天时间。今日12时起,本市清明祭扫预约正式开始受理。(3月19日《中国青年报》)

清明祭扫作为一种民俗活动,寄托了生者对逝者、后人对先人的哀思和敬重。然而,受疫情影响,温州、南京、扬州等多个城市暂停清明祭扫活动,“清明何处寄哀思”成了部分逝者亲属的心结。

充分考虑广大群众祭扫诉求和疫情防控形势,部分城市推出预约祭扫、云祭扫、代祭扫。据了解,市民可通过微信公众号填报信息预约,也可通过电话预约,分时分批限流入园祭扫。对于无法到现场祭扫的市民,也可通过网上祭扫服务平台进行“云祭扫”,或者申请由公墓代为祭扫。

其实,无论是预约祭扫,还是云祭扫,亦或是代祭扫,此前均有尝试。但云祭扫、代祭扫因与传统习俗相冲突,一出现就引发网友一边倒的口诛笔伐。网友普遍认为,云祭扫、代祭扫失去了清明祭扫的本意,背离了传统文化的初衷。而且,国人最注重的就是“心”,不能到现场表达哀思,是对亲情的疏离,所以,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云祭扫、代祭扫不被认同也在情理之中。

事实上,按照传统的祭扫方式,自然少不了香烛纸钱等祭祀用品,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也会造成环境污染。尤其时下疫情尚未结束,市民扎堆扫墓,人员大规模聚集,势必会为疫情防控带来极大隐患,并非明智之举。所以,通过预约祭扫分散人流,通过云祭扫宣泄情感,通过代祭扫祭奠先人,又何尝不是表达哀思的好方式呢?

再者,祭扫本就是一种形式,云祭扫、代祭扫不过是一种新形式,看似是疫情防控下的权宜之计,实则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时代向前,社会发展,民俗也应与时俱进,祭祀方式推陈出新不过是顺势而为。笔者以为,祭扫在心不在行,心到了,又何必拘泥于形式呢?

当然,我们也期待,绿色文明成为清明祭扫新风尚。

(文/王芳)

责任编辑:王大治(QJ0026)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