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是最近才知道有这样一条铁路,这条铁路上运行着一对儿很特别的小慢车。它既没有和谐号的日行千里,也没有复兴号的雍容华贵,跟客专线路比起来,似乎一无是处,在我们看来,这趟车只有票价可圈可点,全程101公里,票价只要6块5毛钱。6块5毛钱,能做什么呢?一罐红牛或者一套“低配”的煎饼果子……
30多年前,这条铁路就穿行在河北承德的山区里,这条比我年纪还大的铁路承载了很多老乡的希望,同时也见证了老乡们是如何用自己勤劳的双手一步步致富的。在河北承德的山区里,有这样一支“大筐队”,他们一年四季坐着火车进城,挑着箩筐担子卖山货养家。苹果、酸梨、山楂、布朗、瓜子、脆枣、红薯干、玉米……啥都有,老乡们买好车票,背着各自的大筐到站台候起车来,互相聊着天,还时不时码码自己箩筐里的货物。
日子久了,小站里的铁路职工跟老乡们也熟悉了起来,每当列车时间调整,他们都会第一时间告知老乡,并且还会和铁路部门沟通协调,给“大筐队”预留出带着大筐上下车的时间,当我看到这里的时候,满心感动,细微之处体现着人民铁路为人民的宗旨。
报道中还特别提到,在火车上,有位大婶算了笔账:坐汽车从新杖子到承德往返得30元,一筐苹果就白挑了;而坐火车一天打个来回才4元,所以她几乎一个月有二十多天都坐这趟车。而且,小慢车对他们来说时间正合适,上午正好赶上集,晚上又不耽误做饭。她特意向采访记者展示了自己最近一个月的车票,厚厚一沓,52张,够凑一副牌的啦。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这趟车,我们的好日子指着这趟车呢,就希望它能这么长长久久地拉着我们一直这么过下去!”老乡们不太会用特别华丽的辞藻,但是这些掏心窝子的话着实令人泪目,从他们朴实的语言和笑脸中能读出,这趟车,是他们的希望,是他们致富路上的“复兴号”。
这趟车,就像大山里的老乡们一样淳朴,踏实,默默地守护着这条“致富之路”。以新杖子镇的果农张淑琴大姐为例,几十年来,靠勤劳致富的张大姐家里不仅盖起了四间房子,还供出了全家族第一个大学生。寒来暑往,这辆不变的绿皮小慢车把山里的老乡拉到城里卖货赚钱,把城里人们拉到山区旅游赶集,拉动山区经济,拉来了老乡们的好日子。
脱贫致富是党中央重点部署的一项内容,铁路部门也在用自己的方式落实着党的部署和安排,并且默默践行着人民铁路为人民的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