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谈到铁路女职工,相信大部分人会立刻说:“哦,铁路上女的当列车客运员一定很辛苦吧,跑车累不累呀?不过不用风吹日晒,也是个好差事吧”。其实,铁路职工不仅有旅客直接接触到的客运服务人员,背后还有无数的工务人、供电人、电务人、车务人,他们是中国铁路的光彩背后默默奉献的幕后英雄,为客货运输的平稳、安全、高效做出了巨大贡献。在这之中,也不乏众多优秀女职工,她们巾帼不让须眉,其英姿飒爽展现了女性伟大风采。
“大秦女子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探伤。”一句话概括秦皇岛西工务段西张庄探伤车间女子探伤工区工长谢小伟。自2006年退伍后入职后,谢小伟就戏剧性地与自己心爱的列车广播员岗位擦肩而过,走上了工务线路工这条“不归路”,从此她穿起防护的黄色马甲,肩负起了维护线路安全的重大责任。
2007年初,由于大秦铁路提升货运承载量,特成立柳村女子探伤工区,全工区11名女职工,无畏极寒酷暑,面对艰苦的工作环境,她们用原本纤弱的肩膀扛起50多公斤的探伤仪器,每日步行六七个小时,分析钢轨设备运行状况。要知道,这种高强度作业量,对普通男线路工都是一项体力上的考验,“作业结束后,两个胳膊像是绑了两个大秤砣,抬也抬不起来。”谢小伟在结束作业后如是说到。
探伤设备的快速更新换代时刻都在对探伤工的操作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谢小伟为了准确甄别隐患伤损,她带领工区女职工将274组道岔养护数据记录在心,练就了“一手精、一口熟、一摸准、一考通”的绝活。12年来,工区女工共判定伤损571处,减少疑似伤损复核处所128处。在她的带领下,女子探伤工区已安全检测17768公里线路、20565组道岔,相当于跑了421个全程马拉松,她们用脚步丈量大地,用知识检测钢轨,用心呵护设备质量,保证了铁路线的安全使用。
阡陌交错的钢轨是她们的人生轨迹,两条平行线向前延伸。中国铁路满载期待和希冀,穿越砂石浅滩,跨过河流山脉,沿着荒漠戈壁,在供需之间搭起一座伟大的桥梁。而钢轨间的石渣早已浸透了铁路工人的汗水和心血,他们在工作岗位上,平凡而伟大的奉献着,送走大漠落日,迎来东海黎明。在这些横亘东西南北的条条钢轨上,只有始发站,没有终点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