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评论> 正文

五评亚洲文明对话大会③|为了世界更美好,中华文明的坚守

2019-05-17 11:07 千龙网

5月15日晚,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在北京国家体育场同出席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的外方领导人夫妇共同出席亚洲文化嘉年华活动。 新华社记者 殷博古 摄

  5月15日晚,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在北京国家体育场同出席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的外方领导人夫妇共同出席亚洲文化嘉年华活动。 新华社记者 殷博古 摄

2000多年前,孔子不顾艰险,周游列国。结果不尽人意,“孔子搬家——尽是书(输)”。

如今,他当年所到之处,人们早已远离战争、暴力、饥饿、贫困,生活在祥和、安康的环境之中。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儒家思想,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刻影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在国际形势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更加突出的今天,孔子的智慧和情怀日益闪耀光芒,鼓舞着全世界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人们。

当前,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国际社会日益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不同文明之间的交往机会更多,人类社会充满希望。把希望变成现实,必须大力推动文明交流互鉴。

与此同时,当代人类也面临着许多突出的难题,如恐怖主义、贫富差距持续扩大、人与自然关系日趋紧张等。这些问题依赖世界各国齐心协力,共同应对。

文明需要对话,世界需要合作,然而,现实中对立还很明显。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外方领导人指出,所谓“文明冲突论”十分错误,将破坏甚至切断文明沟通的桥梁。正是文化上的固步自封、唯我独尊和极端主义导致了世界上许多矛盾和冲突。要秉持亚洲文明开放包容的价值观,加强对话交融,增进相互了解,共享繁荣。

中华文明是亚洲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文明是在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中形成的开放体系,始终在兼收并蓄中历久弥新。亲仁善邻、协和万邦是中华文明一贯的处世之道,惠民利民、安民富民是中华文明鲜明的价值导向,革故鼎新、与时俱进是中华文明永恒的精神气质,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是中华文明内在的生存理念。

历史上,古老的中华文明为世界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今天,习近平主席提出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构想,是当代中国为世界和平和人类进步作出的又一重大贡献。面对不同文明之间是冲突还是对话、对抗还是合作的“时代之问”,顺应时代潮流,中国展现了大国担当和国际情怀。

孔子周游列国的时候,义无反顾,锲而不舍。他不是孤独的,因为,他不仅是与时代对话,更是与人类对话,与未来对话。今天,中国倡议主办的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一呼百应,是世界对中华文明的进一步肯定和信任。今日之中国,不仅是中国之中国,而且是亚洲之中国、世界之中国。未来之中国,必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以更有活力的文明成就贡献世界。共同创造亚洲文明和世界文明的美好未来,中国有担当,有智慧,有坚守。(千龙网评论员 倪恒虎)

五评亚洲文明对话大会①|在文明交流互鉴中开创未来

五评亚洲文明对话大会②|对话,架亚洲命运共同体的心桥

责任编辑:李泽杰(QU0016)作者:倪恒虎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