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评论> 正文

香山评论|扶贫办花两百多万买特产送给了谁?

2019-05-15 14:42 千龙网

近日,云南省纪委监委通报了4起集中开展领导干部利用名贵特产类特殊资源谋取私利问题专项整治查处的典型问题。其中之一,是省扶贫办违规公款购买名贵特产送礼问题。(5月14日 人民网)

云南省扶贫办购买名贵特产送礼的公款,其实是扶贫工作经费。扶贫工作经费,主要用于选派帮扶干部在村任职期间的办公用品购置、报刊订阅、公务邮寄等办公支出,以及统一组织或批准的会议培训、外出考察差旅费等方面。扶贫工作经费虽不是扶贫开发资金,但对于保障脱贫攻坚工作的顺利有效开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扶贫工作经费本应严格控制开支范围,做到专款专用。云南省扶贫办却用扶贫工作经费购买名贵特产送礼。通报称,2013年至2015年,省扶贫办从省财政增拨的300万元挂钩扶贫工作经费中,分11批购买价值235.31万元的虫草、三七、茶叶、香烟等用于送礼。

云南省扶贫办购买名贵特产送礼,一是开支的扶贫工作经费多,高达两百多万元,四分之三以上的财政增拨经费被用于购买名贵特产。二是购买了虫草、三七、茶叶、香烟等名贵特产,价格昂贵。三是持续时间长,2013年至2015年连续三年购买名贵特产送礼。

云南省纪委监委的通报内容,没有表明省扶贫办为何要花“巨资”购买名贵特产送礼。难道是为了向派出扶贫干部、提供扶贫资金、开展项目指导的省级部门、单位表示感谢,增进扶贫办与相关部门、单位的“情谊”?本来,脱贫攻坚是重大的政治任务,各部门、单位应坚决地、无条件地支持扶贫工作,省扶贫办根本不必用购买名贵特产送礼的方式表达感谢。

违规公款购买名贵特产送礼事关廉洁。云南省扶贫办违规公款购买名贵特产送礼,打着交流感情、推动工作的旗号,打着“公事公办”“公务往来”的幌子,往往送者自然,受者坦然。殊不知,时不时公款送名贵特产,早已超出正常公务往来的范畴,而是公权滥用、公款乱花,假公济私、损公肥私,其结果是浪费了国家资财,败坏了党风政风,损害了公信民心。云南省扶贫办公款购买名贵特产送礼,助长了公款送礼的不正之风,更破坏了当地的扶贫政治生态。

对云南省扶贫办违规公款购买名贵特产送礼问题,如果在通报中,明确送礼都送给了哪些部门、单位和个人,就好了。毕竟,对送礼者、收礼者一起处理,一起通报,才能形成不敢送、不敢收的震慑效应,才有利于杜绝扶贫攻坚中的不正之风,营造风清气正的脱贫攻坚氛围。

责任编辑:池青(QU0010)作者:向秋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