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淮阴区一名6年级13岁女生在6月14日上学途中失踪。25日,记者从失踪女生父亲及班主任张老师处证实,该女生已被确认遇害,6月24日下午,在嫌犯家里,找到了失踪女生的尸体。此时距女生失踪已经有11天。
13岁女生死于65岁邻居之手,令人有些错愕、悲愤、悔恨。论年纪,这名女生应该叫这名邻居老汉爷爷的,可是,女生却遭“爷爷”毒手。如果可以重来,孩子的父亲一定会看好孩子,不让她一个人上学,一定提防邻居,哪怕是65岁的老汉;孩子的班主任一定会叮嘱学生,对熟人也多留个心眼。只是,没有如果。这名女生用生命的代价,给世界一个提醒:除了防火防盗,还要防邻居。
对于朝夕相处的邻居,我们往往觉得知根知底,因而失去了应有的戒备心。也有些家长为了锻炼孩子的自理能力,有意识让孩子跟邻居单独相处。可是,我们又是真的了解邻居内心的想法吗?再说了,人可能会变的。
是的,远亲不如近邻,邻里之间要守望相助。不过,这不等于邻里之间就可以完全没有防范。要知道,正因为邻居之间相互了解,伤害儿童更容易。
网络上,我们难以查询到,儿童伤害案有多少是邻居所为。但是,我们可以发现,在性侵儿童案件中,邻居占的比例并不小。长期从事防性侵教育的公益组织——中国少年儿童文化艺术基金会女童保护基金(以下简称“女童保护”)发布的数据显示,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至2015年三年间,全国各地被媒体曝光的性侵儿童案共968起,受害儿童超过1790人。其中,2015年,曝光的性侵儿童案日均达0.95起,几乎每天就有1起儿童性侵事件发生。
这些只是媒体曝光的案件,媒体未曝光的案件还是个未知数。而著名犯罪心理学专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王大伟曾经表示,性侵害案件,尤其是针对中小学生的性侵害,其隐案比例是1比7。冰山一角已足以令人不安,整个冰山会是多大?我们不忍去想。
这些跟邻居有什么关系?据“女童保护”统计,在2015年公开报道的性侵儿童案例中,熟人犯罪有240起,占70.59%。其中教师性侵71起,邻居性侵33起,家庭成员(例如父亲、哥哥、继父等)性侵29起。可见,对邻居完全不设防,就等于将孩子置于风险之下。
上述这起女童遇害案中,孩子的年龄也让人感到很痛心——13岁,读6年级。如果她再大点,可能自我保护能力更强。如果她再小点,可能家长就会对她多一些保护。可惜,她在未能有效保护自己之时,没有得到家长的有效保护。“女童保护”统计,2015年公开报道的女童遭性侵案件的受害者中,7岁至14岁受害者占比达70%。对未成年孩子,给予多一点保护并不是多余的。
愿这名13岁女生的悲剧,能够引起家庭对儿童保护的重视。防火防盗,也别忘了适度防邻居。特别是在城镇化进程中,对于新的邻居,保持一定的戒备心总是好的。(千龙网评论员 倪恒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