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评论> 正文

[香山评论] “最多跑一次”重在细节配套

2017-03-01 15:13 千龙网

跑一次_副本

浙江今天晒出首批40961项“最多跑一次”项目清单。今后,清单内的事项,只要材料齐全,群众和企业到政府部门办事“最多跑一次”。这份在浙江政务服务网和浙江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公布的“最多跑一次”项目清单,包括省直单位516项,中央直属部门在浙单位234项;设区市本级平均674项,县(市、区)平均364项。

平心而论,现在到政府部门办事,或是因为有监控的无处不在,或是担心办事群众暗中偷拍,像过去那种“门难进、脸难看”的现象已经不多,工作人员对办事群众的态度着实已大有好转,不但言语和蔼,“客气”文明,遇到某些难缠的办事群众,工作人员往往更会不厌其烦,极少再“甩脸子”。然门好进了、脸好看了、说话好听了,并不意味着事情就好办了,恰恰相反,因为职责权利等诸多原因,工作人员对办事群众态度转变的背后,却是责任担当的退化,用坊间百姓的表述就是“话说的好听,事办的闹心”。光说好话不办实事,也已成了某些部门窗口的一种新的“生态”。

部门工作人员对办事群众态度的转变是一种进步,而事情难办的背后也确实存在诸多原因,而正因为工作人员的态度和蔼,面有微笑,办事群众虽然心里有气却也是急不得、恼不得,尤其是一些部门工作人员,往往会把事情难办的原因归咎于“领导不在”或“领导没有安排,我也不能做主”等等,在办事群众面前装出一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无辜,最后让群众不得不一次次跑着去“找领导解决”。

显然,浙江出台这项《加快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实施方案》,要求清单内的事项,只要材料齐全,群众和企业到政府部门办事“最多跑一次”,目的也很明确,就是要在消除以往“门难进、脸难看”的同时,实现“事好办”,所列出的清单以及所推出的对应举措,也给窗口工作人员明确了职责范围,再用“领导不在”或“领导没有安排”等托词来敷衍群众,肯定不会再灵验,但真正要做到让群众“最多跑一次”,兑现政府的承诺,依然需要在诸多细节方面进行落实。

最近几年来,由于中央八项规定和“反四风”等一系列制度规定的严格深入落实,在扫除政府部门长期以来存在的“无利不办事、有利乱办事”的同时,带来一个最突出的“负面”因素就是责任担当的退化。在一些部门工作人员的思维中,不办事既不会犯错更不用承担责任。能办事、积极为群众办事,难免不会办错事而被追究责任;只要对上门办事的群众态度热情,办不成事,让其多跑几趟也不会犯错,而一旦因为态度问题惹恼群众被曝光出去,再能为群众办事也会前途不保。在缺乏激励和相应完善制度保障前提下,单纯追求让群众到政府部门办事“最多跑一次”恐怕还不现实。

另外,让群众“最多跑一次”的前提是要求群众“材料齐全”,而争对不同办事项目的所需材料也应当晒出“清单”,且随着某些政策的调整,材料清单也要及时透明更新。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简政放权还是推行“最多跑一次”都必要在细节和可持续方面多做一些研究,不能简单为追求“最多跑一次”而减少必须的材料手续,一旦留下某些瑕疵,不但会给办事群众带来更多麻烦,如果因此遇到政策变动受到相关法规追究,今天的“最多跑一次”所给以后群众带来的不仅是“躺枪”更是政府的公信损伤。而这样的例子在以往也并不鲜见。

实际上,浙江推行的这项“最多跑一次”和多年前在各地政府风靡一时的“马上就办”颇为相似,“马办”之所以很快“夭折”,除了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存在“一阵风”弊端之外,更在于缺少细节上的配套和落实,犯了为“马办”而马上就办的盲目。因此,无论从改善政府作风和利于群众等任何角度来衡量,让办事群众“最多跑一次”无疑都值得推崇,但“最多跑一次”并不意味着就可以忽视必要的制度安排,多在细节和可持续方面进行配套落实,既要让群众一次就能办成事,还要办的漂亮,办的心安,办的没有任何后顾之忧。(千龙网香山评论特约评论员 朱永华)

新闻细读:浙江公布四万个“最多跑一次”项目清单

责任编辑:李泽杰(QU0016)作者:朱永华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