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评论] 让人欢喜让人忧的年终奖 不妨多精神奖励

2016-12-30 15:43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年底将至,大家都盼着能有一份厚厚实实的“年终奖”。经济增速放缓,谁的“年底红包”会缩水?结构调整见效,哪些行业会有“意外惊喜”?收入分配改革不断深入,收入差距问题有多大改善?一份年终奖,承载着大家对明天美好生活的期许,也折射出新常态下民生改善的新问题、新挑战。(12月30日 《人民日报》)

对于行政事业单位来说,没有年终奖,好的只有“13个月工资”。别以为“13个月工资”是发一个月的工资,其实只发一个月工资中的“基本工资”,即像拥有27年工龄的笔者也只能领到1000多元。

以往,为了促进工作,每年单位领导都要与单位内各科室、站所签订年初责任制,把全年工作纳入责任制考核,按分数计奖金;如果年终完成了全年的任务,可以获得1000多元的责任制奖金,也可算是年终奖吧。随后由于一些地方害怕责任制奖“变形”、“走样”,取消了各单位的责任制奖,干部、职工又步入了“干多与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困局。面对有的企业奖金条、奖车子、奖房子,机关干部、职工们只好“望奖兴叹”。

发年终奖,体现了单位对干部、职工一年来工作的肯定与褒奖,有助于打造良性劳资双方长远、和谐的关系,对提升单位的凝聚力和增强干部、职工的荣誉感、归属感大有裨益。从这个方面讲,发年终奖,应该是单位用人管理的法宝;机关单位少了年终奖,应该说是一大遗憾。不过话又说回来,机关单位取消了责任制奖的年终奖,也没有听说有干部、职工要跳槽、辞职的。这说明干部、职工并非完全在乎是否有年终奖,在乎的应该是单位的用人文化。

文化力就是凝聚力、竞争力,能够构建一个拴住人心、激发活力的好环境。而机关单位拥有自己的特有用人文化,不仅可以让干部、职工的价值得到合理的提升,让他们拥有施展才华的机会。还能够使干部、职工之间形成共识,达到心理上的精神契约,为单位的发展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贡献自己的光和热。否则,一味地在发“物质年终奖”上打算盘,而忽视了干部、职工的精神追求,难以形成单位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俗话说:金钱不是万能的。人的生存与生活不仅需要物质、金钱,也需要人文精神。单位在发“物质年终奖”的同时时,也不能忘了发“精神年终奖”。因为“金钱”是有价、有限的,用光了就没有了;而“精神”则不同,是无价、无限的,是一种崇高的信誉与荣耀;“金钱”固然贵,“精神”价更高。

因此,即使单位没有“物质年终奖”,只发“精神年终奖”,干部、职工同样感到自豪。毕竟,一些单位的“精神年终奖”不仅仅是一个红本子,更多的是送干部、职工去培训、送职工去旅游等,这种奖励同样能够让干部、职工感到被理解、被尊重、被惦记着,等于是抓住了干部、职工的心,能够增强单位的凝聚力、向心力,从而激发出工作活力。

时下是个竞争时代,单位的竞争、事业的竞争都是人才的竞争,要想用活人才,虽有很多办法,但都离不开以人为本,将心比心,用情与爱去征服干部、职工的心,激发干部、职工对单位的忠诚度。而发“精神年终奖”不失为一种好办法。乍一看,它没有让干部、职工收获什么物质,但拓宽了干部、职工眼界,丰富了干部、职工的精神生活,提高了干部、职工的社会地位和政治地位,让干部、职工有一种被单位和社会认可、尊重的感觉,值得一试。(千龙网香山评论特约评论员 玫昆仑)

新闻细读:晒晒“年终奖”,几多感慨几多期盼,年底红包,你满意吗?

责任编辑:姜雪峰(QU0017)  作者:玫昆仑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