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评论] 守着药品加成老思路,禁不住亏损的阵痛

2016-12-15 15:36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推进医药分开、破除以药补医是本轮医改重要举措之一,不过,近日多家大型医院被爆出因医改取消公立医院药品加成等原因陷入亏损。专家认为,在推进公立医院医药价格改革的同时,应加快推进财政、医保、医疗控费、医院管理等方面的改革步伐,协同推进,建立公立医院科学合理的补偿机制。(12月15日《经济参考报》)

取消药品加成医院就亏损,很容易让人想到一个问题:药品加成让医院到底挣了多少钱?难怪坊间有传闻——要想富,开药铺。由取消药品加成推出医院亏损,不难发现,药品是医院“创收”的主要手段。为什么医院精于算“亏损账”,却为什么不公开一下“盈利账”?没有撤销药品加成前,从患者口袋里到底“挣”了多少?

医疗体制改革,于百姓而言,最真切的体会是什么?吃药不贵、看病方便,也就是吃得起药、看得起病。就是这最基本的两条。动辄成千上万的检查费、治疗费,普通老百姓享受不起;在医院倘若真住上个把月,没有一头二十万,能坚持下来吗?再厉害点,倾家荡产更有可能。而不少的重症患者,面对巨额医疗费用,最保守的办法是——回家等死。

“以药补医”是一块绊脚石,必须要搬走,不能因为“沉”,就不愿意再“用劲”,更不因为受了一些“小伤”,就痛不欲生,或者直接干脆“回老路”。这也是,老百姓最担心的。“以药补医”相关的体制性“潜规则”,咱老百姓不明白,但是最简单的道理还是明白的——看病就医,一味地开好药、多开药,是在戕害患者的“权益”。

公立医院靠啥创收?据悉有三大渠道,即药品加成收入、医疗服务收费、财政补助。自然,三大收入支撑少了“一条腿”,走起路来会“不顺当”;况且习惯了吃“满汉全席”,就很难受得了“吃糠咽菜”。加之,另外两大支撑也不“顺当”,这也就导致了破除“以药补医”并不容易,甚至会出现“按下葫芦浮起瓢”的现象。

医疗体制改革的“套路”,咱老百姓不懂,但是体会还是有的。公立医院自然不能亏本,否则便会成为国家的负担,况且如果让这些医院叫苦的话,他们能“安心”给患者治病吗。借用业内人士表述“应加快推进财政、医保、医疗控费、医院管理等方面的改革步伐,协同推进,形成政策合力。”可怕的是,坚守老思路、守着既得利益不放手,禁不住“阵痛”。

实际上,公立医院在取消药品加成后,亏损并非是必然的结局。多想想医药分家的好处,如杜绝了医生乱开药,削减了患者看病负担,对树立医院形象有利无弊。因此,别对取消药品加成“耿耿于怀”,还需多从医疗服务、医技水平上下下功夫,口碑好了,患者岂能不买账,医院的生意又岂能不火。

总之,公立医院亏损或许与取消药品加成有一定关系,不过,更应该多想想,以前通过药品加成从患者身上又“捞”了多少,他们岂不更亏。(千龙网香山评论特约评论员 杨玉龙)

新闻细读:取消药品加成后多家公立医院陷亏损

责任编辑:姜雪峰(QU0017)  作者:杨玉龙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