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即将过去,有人说今年是网络直播振兴崛起的元年,各种直播平台和花哨主播犹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直播行业犹如一股“泥石流”席卷整个移动互联网行业。但网络直播在发展初期,也面临着监管盲区,致使淫秽色情、谣言诽谤、恶意炒作、弄虚作假等事件屡屡发生,受到网友们的强烈诟病。在这种形势下,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并在今年12月1日正式生效,用行业规定堵住漏洞,治理那些肆虐妄为的网络直播“泥石流”。
目前《规定》实施已达一个星期,收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据北京市网信办透露,在北京市备案成立的直播网站,已有数千个账号被责令封停。包括我们熟知的一些规模较大的直播网站,比如花椒直播封停了70个账号,快手直播封停103个账号,六间房封停账号1228个,“一直播”封停3124个账号和2458个节目等。
这些被封停的直播账号除了有色情、暴力、低俗、侵权等因素外,还有一些是因为网站未取得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资质违规从事此类业务。直播账号明显超越内容范围,容易造成误读,甚至谣言,危害不容小视。《规定》为此提出了“双资质”要求,即互联网直播服务提供者和发布者在提供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时,都应当依法取得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资质,并在许可范围内开展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
除了对直播网站和主播进行规范监管,对于网友的评论和弹幕,也要做到“先审后发”的监控,抵制一些低俗网友用挑逗性的语言、符号和暗示,对其他网友和主播造成心灵“污染”。
从网络直播服务的提供者,到参与者,再到观看者,《规定》都明确进行监管,以全面净化网络直播空间,这并不是限制,而是规范、助力网络直播良性发展,这对社会也是一种保护。靠直播成为网红的形式有很多,关键在于创新。比如VR等技术的兴起,让人们多了亲临现场的视角,在体育比赛中,在各行业的博览会上,在世界各地的旅游景区里,新科技助力起网络直播的“第二春”。
网络直播是一个新兴崛起、快速发展的互联网新业态,要让其加速促进社会进步发展,为更广大网友服务,必须在早期规范其发展路径,防止走弯路。《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在网络直播崛起的元年出台并落实,有力地为网络直播行业的成长保驾护航。(千龙网评论员 姜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