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终保持“永远在路上”的心态

2016-11-21 16:42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知荣辱。”近日,由中纪委和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永远在路上》一时之间风靡起来,影片着重以十八大以后落马的“老虎”“苍蝇”式腐败代表为例,通过现身说法的形式为我们精心奉献了一份反腐倡廉的正剧。影片中反映的诸多反面案例时刻警示我们应高举反腐的利剑,将贪污与腐败痛击于无形之间。

从源头反腐,加强定力是防腐拒变的思想堤坝。每一位官员在任职起始都无不怀揣着一份为人民、为党为国鞠躬尽瘁的革命热忱,而最后之所以走上了罪恶的深渊与其说是受到外界环境的诱惑,倒不如说是自身的思想定力不够。作为党员干部,要时刻拉紧反腐倡廉的大绳,时刻记得给自己“拉拉筋”“紧紧绳”,做到对手中权力心存敬畏,对党纪国法心存敬畏,切不可挑战法律的权威,换言之,只有保持清心寡欲的心境,才不会被利欲所吞噬。

从中端切入,群众监督是防腐拒变的中坚力量。俗话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人民群众是衡量党员干部是否清廉透明的最直接武器,党员干部腐不腐,群众的心中最亮堂。党员干部要深入到群众中去,接受群众监督,时常听民意纳民策,给自己“正正衣冠”“洗洗澡”,才能保证不被“污秽”所沾染。同时,还要广泛开通民意监督的渠道,包括信访、举报等,充分做到人民群众与党员干部之间无间隙、零距离,这样才能杜绝“面子”工程,将贪污腐败的行径曝光于法律的大网之下。

从根部消除,完善监督体系是防腐拒变的进军号角。任何监控都是有死角可寻的,我们的监督体系也不例外。要想消除腐败隐患,必须要做到以下三点:一是建立健全民主集中制,对党员干部中的“一把手”进行“减权”和“分权”,打破旧式的“一言堂”现象;二是改革和完善对干部的任用选拔制度,按照民主、公开的原则,选群众之所选,为群众之所为,真正实现选贤任能、选廉任能;三是改革和完善舆论监督制度,保证舆论监督的相对独立性,要求领导干部要主动接受舆论的监督,充分发挥舆论监督的效能。

反腐作为党建体系中的一项大工程,不是一朝一夕间就能完成的。我们要始终保持“永远在路上”的心态,始终高举反腐的大旗,不忘初心,共同筑就永不坍塌的廉政大楼。攻坚反腐,我们任重而道远!

责任编辑:李泽杰(QU0016)  作者:史双霞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