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宜昌市点军区政府拟委托开发商定向开发1770套商品房用作政府团购房,后受土地价格上涨等多重因素影响,仅团购了其中的950套。资料显示,该批团购房价格由政府向开发商指定,远低当时市场价。近200名不缺住房的政府工作人员则在拿到团购房指标后,加价5万、10万不等将指标“卖”出。3年过去,点军区政府的团购房因远低市场价在民间引起诸多不满,而指定为其建房的开发商也因“入不敷出”濒临破产边缘、楼盘几乎烂尾。(11月18日 《新京报》)
在高房价时代,很多企事业单位、国家机关为稳定职工队伍,就选择以集资建房的方式减轻高房价对队伍稳定性的影响,对职工而言集资建房可以降低购房成本,而对开发商而言在房屋建设初期,就确定最终的购买客户大大节约营销成本,降低市场风险,几乎相当于稳赚不赔。
但在集资建房的过程中,由于政策法规上的限制,这种项目往往是以团购房的形式出现,尽管是团购房,但是团购房业主享受到相对低廉房价的同时,也需要在项目尚未达到相关出售条件甚至没有开工时,就要预先支付房款,漫长的建设过程如果监管或资金链出现问题,就会造成极大风险。
近些年来,多地发生的政府团购房烂尾事件教训深刻,例如山西省六大厅团购房烂尾事件,该事件同宜昌市点军区政府团购房烂尾事件类似,很多程序违法、证照不全,也有大量职工买卖指标的现象发生,最终因为资金链断裂,工程建设只能被迫停工。此外还有内蒙古包头公安局的团购房烂尾事件、山东省济宁市团购房烂尾事件,不胜枚举。
职工之所以愿意预先支付购房款以及有人原因花钱购买指标,就是因为错误地认为政府团购房有保障、可信赖。经过对这些政府团购房烂尾事件的分析能看出,某些政府团购房项目从立项开始就如同坐在火山口上,一路违法违规,法律风险巨大,如果有实权领导鼎力支持,项目尚能进行,如果实权领导出事或调离,甚至某些政策发生变化,项目就可能烂尾。
点军区政府团购房烂尾事件中,地方实权领导指示拿地明显是过度干预,这远远超出了职权范围,指定价格远低于市场价就是用行政手段干扰市场经济秩序。有些地方的政府团购房,有实权领导的保驾护航,各种审批、审核一路大开绿灯,导致房子已经建好,各种法律手续尚未齐全。关于房地产开发项目的法律法规,其设计的初衷就是为防范各类风险,防止证照不全、资金断裂、安全事故等情况延误工程进度,就是要强化监管让开发商保质保量按时交房,遵守法律法规既能维护购房者的利益也能维护开发商的利益。
离开法治的政府团购房几乎烂尾,这让当年为能够买到低价房欣喜不已的职工尴尬不已、后悔不迭,当年买卖团购房指标供需两旺的盛况也沦为笑话。抛弃法治的束缚并没有让政府团购房项目轻装上阵、快马加鞭,反而是不堪重负、悬崖跑马。法治具有规范性、稳定性及强制约束力,而靠实权领导催生的政府团购房项目,没有任何保险系数可言,经不起市场性和政策性的风吹草动。(千龙网特约评论员 刘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