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大城市病”治的不是人口而是不可持续

2016-11-09 11:53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眼下,治理“大城市病”成了一个热门话题,而北京的人口疏解与调控更是热门中的热门。先是有人忽悠北京户口值多少钱云云,然后又有人热炒北京落户将多么多么难等等,依我看这些炒作也好,噱头也罢,要么是一种无聊,要么是一种无知。

我们不妨先问一句:有了北京户口您的生活质量就提高很多吗?有了北京户口您就可以轻轻松松地享受“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了吗?

说到治理“城市病”,居住工作在这里的人们可以例举很多病入膏肓的例子,比如拥堵,比如雾霾,比如上学难、看病难,比如公交慢,地铁挤,物价高,收入薄等等,可以说从经济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无不困扰着每一个起早贪黑的人们。

当人们例举这些病症的时候,也会很直接很具体的把这一切的根源推给人口过度集中,这么推论不能说错,但却不是唯一。城市的规划失衡所导致的人口膨胀,只是一个表象而已,在人口膨胀的背后隐含着很多诱因。因此,治理城市病就绝不是简单的削减人口这么一个目标。

如果把中国经济社会看做是一辆疾驶中的轿车,那么驱动这辆车前行的不仅仅是它的发动机,还包括那些保证车辆正常行驶所需的组成部件。北京就如同一台发动机,长期的高速运转已经让它不堪重负,长此以往不仅会耽误一座城市,还会累及周边乃至全国,这么说绝非危言耸听。

放眼全球,从上个世纪到今天,“大城市病”这个概念几乎是一个国家一座城市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伴生物。事实上,世界上很多发达国家为了治理“大城市病”开出了很多的药方,采取了很多措施,有些获得了成功,有些则仍在探索中。

以英国大伦敦区为例,这个与北京乃至与中国其他大城市有些相似的地方,被“大城市病”困扰了快一个世纪,从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到本世纪初已伦敦为中心延续开的大伦敦区的规划就一直在不断编制完善中。而规划的目标和北京曾经的愿景一样“繁荣的城市、宜人的城市、宜达的城市、公平的城市、绿色的城市”,在很多方面人家走在了前面,也取得了很多成功的经验,将伦敦发展成了一个备受推崇的、可持续发展的、世界级的城市,这很了不起。

北京与国际其他大城市相比,虽然在发展的规模、发展的基础、发展的情况等方面有着很多的不同,但却集中了所有“大城市病”的共同特征。如今,不仅北京,整个中国都已经站在了改革再出发的十字路口。以往我们凭借着国家的动员力,凭借着资源集中的制度体系获取了改革的初步成果,那么面对可持续的发展期待,面对人民群众越来越高的生活诉求,我们该拿出一种什么样的姿态、心态和业态,来弥合高速发展之后沉积下来的这些沉疴,去激发、激活和激起更高质量、更高层次的持续发展?

借鉴大伦敦区的战略规划经验,北京的大城市病治理首先考虑的是区域的平衡发展,是京津冀城市发展群的综合协调功能布局,是遍布这些地区的社会经济和人们生活的可持续、高质量的发展和提高,而绝非某些眼中那些简单的人口疏解。

责任编辑:倪恒虎(QU0012)  作者:墨菲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