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评论] 夸大病情的网络募捐需要“三副药”

2016-10-28 15:20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前天,有网友爆料,苏州一乳腺癌患者家属在轻松筹上募捐,不但将病情夸张,而且目标金额远超实际所需。昨天,患者家属回应称,检查结果比预期更糟。募捐平台回应,家属之前的募捐申请已被拒绝,新的申请还在审核中,目标金额已降至合理范围。(10月28日《京华时报》)  

还好,这件事情被网友及时捅了出来,家属的30万元募捐申请也已经被募捐平台拒绝,否则,一旦通过审核,将会给公众爱心造成极大欺骗。事情虽然得到及时纠正,但是暴露的问题不能不让人警惕和深思,病人信息和募捐行为究竟谁来审核和监督,如何杜绝这种夸大病情的募捐行为,是一个值得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这次募捐是患者女儿发起的,这就是一个巨大的漏洞。作为患者家属,一方面对患者病情缺乏专业的认知,对治疗难度和费用缺乏科学估量,无法给出切实的募捐金额,完全是站在情感立场上,出于急于治疗,抱着“就高不就低,多多益善”心理发布求助募捐信息。缺乏理性,容易感情用事,发布的信息难免存在私心,出现一些夸大其词、不切合实际的诉求。

就像这位时女士,其发布的“目标金额30万元,下阶段每月需五六万医药费”等信息,只是听其母亲说“可以通过一种昂贵的药物来调理,那种药每月需要3万多”,在这样的情况下,得出“下阶段每月需五六万元医药费”的结论,这种结论完全是建立在道听途说的基础上,既没有考证信息的真实性,也没有经过医生的专业评估,这就给公众造成了误导。也暴露出一个问题,患者的求助和募捐信息究竟应该有谁来把关和发布,募捐的金额应该如何保证科学和真实?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三副药”。

第一副药,当然离不开医生的评估。医生作为专业人员,对患者身体状况、病情发展、治疗难度和所需费用有着专业的评价,因此在患者发布募捐信息中,医生或医院的意见和评价不可或缺,也至关重要,不仅关系着患者的治疗和康复,也关系着公众爱心和慈善健康。

因此,患者发布募捐信息首先要经过医生的审查把关,至少应该征求医生意见,给出科学合理真实的求助信息。这是募捐的前提,也是保障。如果失去了医生的意见,只是凭借患者或者患者家属的感性,发布的信息不仅难以令人相信,也有失真实,更可能造成骗捐等结果,严重伤害社会爱心,亵渎公益慈善。

第二副药,建立审查监管机制。募捐平台应该延伸监管审查触角,可以与医院或医生建立良好的沟通对接机制,及时了解掌握求助患者情况,核对信息真实性。比如,深入患者家庭所在地了解家庭背景、掌握患者社会关系;深入患者工作单位,掌握其经济收入状况;深入医院了解患者病情和治疗等,综合这些因素,对募捐金额进行科学评估,确保募捐信息真实、切实,杜绝出现诈捐、骗捐等行为。

第三副药,加大法治力度,加大对诈捐骗捐行为的打击。募捐是一种慈善行为,是社会温情和爱心的体现,经不起任何的欺骗,夸大病情的募捐不仅严重伤害社会爱心,也亵渎慈善,给社会造成难以弥合的信任伤口,对于这种行为,应该加大打击和惩罚力度,形成法律震慑,这样不仅确保慈善健康发展,也是对社会爱心的最大维护。(千龙网香山评论特约评论员 刘剑飞)

新闻细读:治疗费几万元却欲募捐30万 患者家属:金额已降低

责任编辑:姜雪峰(QU0017)  作者:刘剑飞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