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组部、人社部和国家公务员局昨日发布2017年国考公告,120多个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单位参加招录,共计15589个职位,计划招录27061人。报名时间为10月15日8时至24日18时。此次国考扩大对基层人员的招录比例,定向招录4类基层服务人员,其中重点招录服务期满的大学生村官。除定向招录基层服务人员外,此次国考绝大多数招录计划都投放在县(区)级以下,满足基层用人需求。(10月14日新华网)
国考与省考的实施,为更多的优秀青年加入到公务员队伍提供了平台。尤其是招录向基层倾斜,也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基层用人紧张问题。以今年为例,除定向招录基层服务人员外,此次国考绝大多数招录计划都投放在县(区)级以下,满足基层用人需求。公务员考录年年进行,基层招录也不在少数,这就有个疑问:基层真缺人吗?到底缺多少人?
作为一名乡镇干部,笔者对对县乡基层工作还是有一些了解的。基层干部直接面对的是群众,事务繁多、矛盾复杂,也能够锤炼能力,但现状是不一定缺人。至于造成“缺人”的状况,主要原因就是,编制多,但符合条件的人少。也即一方面编制空缺,另一方面一些人进不了公务员编制。导致“从数据看,编制上缺人;从实际看,超编”的现象。
走进机关,尤其是县乡机关,并不是所有的工作人员都是公务员身份。基于体制和历史原因,机关有不同身份的人员。同一个机关可能就有:公务员、事业单位职员、事业单位工人、当兵转业人员、临时人员、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人员、选调生等。但就是这些“身份”的不同,造成了待遇的三六九等。
在这几种身份里,公务员身份是最吃香的。一般是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或是新招录的公务员。这些人属于行政编制内人员,工资、福利、政治待遇都有很好的保障。其次,是事业单位财政开支人员,这些人的人员福利也有保障,但是提拔的机会不多。最差的要属事业单位非财政开支人员,和临时人员。但,同工不同酬是事实。
抛开身份与待遇的不同,最令人值得注意的是招进来的公务员留不住,干事的还是“老员工”。以笔者所在的乡镇为例,年年招录,却鲜有留下来的。不是走关系调走,就是被县市一级截留。能够踏踏实实留下来,扎根基层工作的是少而又少。在编不在位,占用了乡镇编制不说,也给在职人员增加了工作负担。这也是造成“缺人”的原因。
实际上,缺不缺人,用人单位主要领导最清楚;人事报表是一套、实际用人是一套,这就造成了基层“缺人”的假象,甚至被“逼”缺人,只是为了满足“编制”数额。“非体制内”的人员,在望着“编制”垂涎三尺的同时,也颇为无奈。因此,基层招录公务员需要在力度上倾斜,但是也别忘了“体制外”这部分人,更不能让其“心冷”。(千龙网香山评论特约评论员 杨玉龙)
新闻细读>>>国考明起报名招2.7万人 绝大多数招录计划投放在县(区)级以下
欢迎转载。请注明来源:千龙网。